1)第473章 老对头碰面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爸,你这话说的,他们来买东西,我还能不搭理?”

  “除买东西外。”

  鹏城出行,交通是个很大问题,79年还是座县城呢,自然不存在公交系统。黄包车都没见着。

  四人腿着穿街过巷时,李建昆想到什么,侧头问:“新甲,你应该能申请特殊牌照啊。”

  可不是?你也不给买车呀。林新甲点点头。

  “赶紧申请一张,咱们搞辆车开!”

  没辆代步工具,长期在这边活动,腿能整废掉。

  至于说自行车……能坐移动沙发,谁还去磨裆?

  林新甲作为合资企业的外商负责人,是有资格申请到特殊牌照的。后世许多人或许没见过,黑底白字的那种。

  “牌照好申请,咱们是不是先要学会开车,再考虑买车?”林新甲合计道。

  “汽车这玩意,不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吗?”李建昆摆摆手道,“先搞先搞,到时车买来,我溜两圈后再教你们。”

  至于证儿,那根本不是个事。

  林新甲:“……”

  金彪和陈亚军:“???”

  宁别以为宁书读得多,脑子好使,就啥玩意都会似的!

  特区政府。

  即原来的宝安县县委大院。

  门岗听说外商登门,立马去汇报,不多时,招商办的一个贾主任接待了他们,领着四人走进主楼。

  刚入门厅,李建昆被一块竖起来的三合板上,贴着的一张告示给吸引注意。

  这是一张招公务员的告示。

  后世的孩子们要是看到,能喜出眼泪。

  贾主任见他们驻足,有些赧颜说道:“特区发展火急火燎,人才储备上有很大缺口,我们现在是求贤若渴啊。”

  这还是一番爱脸话。

  李建昆明白,不是咱们缺少人才储备,只是大伙都不愿意来。

  这里头有两重因素:其一,鹏城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是一个边陲小城,十分落后,生活穷困;更关键的是,当下多半人并不认同特区发展,认为是在搞资本主义。

  特区这回放了大招。

  政策相当给力。

  首先是招聘工程师。面向全国,但凡有工程师职称的人愿意过来,分配两房一厅的住宅;如果是高级工程师,分配三房一厅。并顺带解决家属的城市户口和工作。

  后世的孩子们,就问馋不馋吧。

  另外招聘行政人员,也就是干部,直接谈钱,月薪八十起,愿意到蛇口那旮旯去,还能翻一番,外加十五块的边防补贴,三十块的外汇券。

  这样算下来,蛇口的一名普通行政人员,也能拿到两百多月薪。

  比神匠――八级工的月薪,还要高出一倍不止!

  李建昆心想,他如果在体制内,立马奔过来。咱们的同志们现在根本不晓得啊,这是多么好的天赐良机,既有眼前的高薪厚禄,更有未来的巨大发展空间。

  贾主任把他们请进招商办的一间会客室。

  听说他们要投资建厂,特区自然鼓掌欢迎。仍是老模式,特区给地给政策,外商出钱,合资入股。

  不过细节上还需要具体磋商,比如李建昆对地块和股权有要求,招商办对他们的投资金额也有期待。

  这些事不是贾主任一个人能敲定的。实际上,特区现在对于人才的匮乏,比想象中还严重,连特区政府都没组建完成。

  双方协商好,明天再碰个头,召开个会议详谈。

  贾主任送他们离开时,一行人刚到门厅,迎面走来几个西装笔挺的人,其中一个猛地顿住脚,急刹车般。

  林新甲瞅瞅对方,一时有些慌神。连金彪和陈亚军都面露诧异。

  李建昆心说这不巧了么。

  “我TM的就知道当初是你搞的鬼!”徐庆有爆喝,视线死死盯着林新甲,继而挪向旁边,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

  “李―建―昆!”

  “诶,孙砸,不用喊这么大力,爹耳朵好使。”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