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2章 老街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前往老街的途中,沿着罗湖的大街小巷走过,改开带来的变化日渐明显,街上多出不少港城人开的店。

  很好辨认,做过相对精致的装修,卖的东西也是内地罕见或没有的。

  偶尔还能瞥见一两个老外。

  东门老街又称老东门,并不单指一条街,由“谷行街”主要经营农副产品,“维新路”主要卖小吃和杂货,“民缝街”主要经营布匹和缝纫,“鸭仔街”主要买卖家禽等,多条街道构成。

  这里混杂着岭南特色的民居、骑楼、庙宇、书院,祠堂等建筑。

  脚下是石板路,相对开阔处总能看见一两颗盘根接错的古树,街道二面店铺鳞次栉比,客流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林新甲领着三人在一栋三层骑楼下站定,指指楼上说:

  “就是这栋,租在三楼,这里环境好点,房东现在是港城人,他长租下整栋楼,里头装修过。”

  李建昆抬头望去。

  金彪和陈亚军这俩货,视线却被楼底的门面房吸引,喷香的烘焙气味随风飘出――

  苏记面包店。

  “彪子,我饿了。”

  “我也是。”

  “走起。”

  两人不是没吃过面包,只是这里的面包与众不同,门口有一排L形玻璃柜台,能看见稀奇古怪的造型,花样繁多。

  林新甲指向面包房,对李建昆说道:“房东开的,生意应该不好,不然也不会把三楼出租,他们一家现在全住二楼。”

  两个一礼拜没洗澡换衣的埋汰货,已经戳在柜台前,四只眼珠瞪得大大的,瞳孔里倒映的不是面包,而是一抹倩影。

  对面,一个大概是为工作方便,青丝在头顶扎成丸子,肤白貌美,笑起来有对好看梨涡的姑娘,用粤语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

  俩货说是不会说,但由于常年奔走南方,连蒙带猜也能听懂。

  陈亚军眼明手快,显摆似的,摸出几张大团结拍在柜台上,“捡好吃的拿些。”

  姑娘歉意一笑,“不好意思,我们这里只收外汇券。”

  金彪听罢,仿佛把握到什么机会,哧溜冲出门,“建昆!快,外汇券!”

  李建昆终于明白这家面包店,为啥生意不好。只想挣外汇,等于排斥掉这里九成九的原住民,大概率是打着把港城的面包,拿到这里高价兜售给外商的心思。

  想法不错,熬吧。

  金彪拿来一张百元面额的外汇券,满是胡茬的脸上,露出自认为和善的笑容。

  姑娘一边接过,一边朝门外打量,“诶?林先生。”

  认出林新甲。

  林新甲和李建昆走过来,一番交谈下,金彪和陈亚军才知道,这漂亮姑娘是他们的房东,确切地说是房东家的女儿,叫苏安莉。

  苏安莉也搞明白,这伙人全是他家的房客。于是又把外汇券退回去,问金彪和陈亚军想吃哪种,说今天头一回,请他们每人吃一个。

  俩货差点没笑出哈喇子,人美心善啊!

  李建昆顶想伸手捂脸,两个没出息的家伙。

  不过呢,有一说一,这苏安莉确实颇有几分姿色,身上又有种这年头内地姑娘稀缺的洋气,搁后世叫时尚感。

  “苏小姐,下回我也请你吃东西。”

  “不用啦,如果你们能时常光顾,感激不尽。”

  “要的要的,两码事。”

  “放心吧,一准常来!”

  林新甲带着三人,从小巷穿到屋后,当初租房时苏家说过,面包房不好通行。他们以后只能从屋后上下楼。

  来到三楼,正好三室一厅的格局,有个储物间改造而成的卫生间。确实装修过,谈不上豪华,简简单单,干干净净,必要的家具齐备。

  这年头倒也没什么好挑的。

  正当李建昆他们在这边看房时,距此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的东湖丽苑,同样迎来一拨看房客。

  带团的人姓徐。

  看房客中,有个姑娘姓黄。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