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郭子仪的疲敌战术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个可怕的司马懿!”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一帝无能天下遭殃!”

  【就是在这种极端不利的局面下,唐玄宗李隆基以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军太守,充朔方节度使,诏命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

  唐朝的国运几乎系郭子仪一身之上了!】

  【郭子仪接到诏书后,立即亲赴校场,检阅三军,誓师出征。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四月,郭子仪率领朔方军与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作战。

  朔方军初战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两千人,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

  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两千骑兵攻击马邑,大获全胜。

  马邑的收复使东陉关得以重开,从而打通了朔方军与太原军的联系,也让安禄山下太原入永济,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捷报传到京城长安后,人心稍安,郭子仪以功加御史大夫。】

  【朝廷命郭子仪回到朔方,补充兵员,从正面战场出击叛军,以图收复洛阳。

  但郭子仪却认为,必须先夺取河北各郡,切断洛阳与安禄山老窝范阳之间的联系,绝其后方供给线,才能有效地打击叛军前线的有生力量。

  他的这一战略计划,无疑是正确的。】

  【经郭子仪的推荐,朝廷任命李光弼(他是一个契丹人)为河东节度使。

  郭子仪分了一万军队给李光弼,送他出征。

  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陉口,一连收复七座县城,并率军直奔常山。

  史思明闻讯,亲率五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于常山。

  双方展开激战持续四十多天,李光弼消耗巨大,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困守孤地,不得不派人向郭子仪求援。

  郭子仪收到求援消息后,率军东进,火速驰至常山。

  在与李光弼会合后,郭子仪、李光弼以十万军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南,并最终大获全胜!】

  【史思明战败后,他又收拢了五万叛军,退守博陵。

  博陵乃河北重镇,西依丛山峻岩,东临百汇群川,易守难攻。

  郭、李两部久攻不下,不得已之下,郭子仪决定先退守常山,采取先疲后打的战略,转战歼敌。

  郭子仪返回常山时,史思明又集结兵马尾随其后,采取了追踪跟进的策略,企图趁机重创唐军。

  郭子仪见状,将计就计,亲选五百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

  史思明不知是计,一连追了三天三夜,一直当他追到唐县时,这才发现前面竟然只有五百骑兵!

  醒悟过来自己上了郭子仪恶当的史思明想要撤退,却不想现在已经人困马乏。

  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个大胜仗。】

  【安禄山忽闻河北战事失利,心中不安,连忙从洛阳抽调两万兵马北上,又发范阳老巢的精兵万余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战,会合五万叛军准备卷土重来。

  郭子仪这时驻扎于恒阳,他见贼兵兵锋甚锐,兵力大增,欲求决战,不过他仍然打算使用疲敌战术。】

  【郭子仪一边加紧修缮防御工事,深沟高垒,一边查探军情,严阵以待。

  他凭借着“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夜袭其幕”的战术(是不是看起来很熟悉),使五万叛军欲战不能,欲退不可,极大的挫伤了敌人的锐气。

  郭子仪的扰敌战术,还使得叛军整日提心吊胆,不得安宁,几乎连休息都成了奢望。

  而当叛军陷入极度配备的时候,郭子仪终于对李光弼说道:“贼怠矣,可以战!”】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