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33章 安史之乱,安禄山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安史之乱,安禄山

  【郭子仪肩负着抚慰诸蕃,辑宁外寇的朝廷使命,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处理边务的经验。他对辖区内外的地理形势都要进行实地踏勘,对山川险异,行军道路等,都做到了然于心。对于辖区内的烽瞭望,逻卫侦查,边兵操练校阅,营垒修缮等军务,也都勤加督查。

  他深知边疆安宁对于唐王朝的重要性,关系到唐朝政权能否维系。既要发展好唐朝北疆朔方军的军事作用,又要处理好唐朝与回纥的关系,维持北疆的稳定。

  郭子仪肩负着这两大重任,殚精竭虑,苦心经营。

  而正是这些在边防要塞多年的工作经历,让郭子仪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为他日后在唐朝政坛上大放异彩打下了基础。】

  【天宝八年(公元749年),郭子仪任横塞军使。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郭子仪改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兵马使。但在这一年,郭子仪因母亲去世而去职返家守孝。】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的出现,是由于唐玄宗李隆基专宠杨贵妃,不理朝政,大唐朝廷十分腐败。

  而李隆基又在边镇设十个节度使,共拥兵近五十万,但中央禁军却不过十余万人。

  节度使后来又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和进行的叛乱战争。

  安禄山,本姓康,是营州柳城混血胡人,母亲是巫婆。他年少丧父,随母改嫁到虏族将领安延偃家,因而改姓为安,字禄山。

  开元初年,安延偃携带他投归了唐朝,在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的部队里做事。

  张守珪见他作战勇敢又有智谋,就把他收为养子,并推荐给朝廷。】

  【天宝元年,御史中丞张利贞到河北采访,安禄山对他百般谄媚,并拿出许多金钱结好张利贞的左右人员作为私恩。

  张利贞入朝,称安禄山有才干,于是李隆基便任用他为平卢节度使兼任柳城太守,这让安禄山有了入朝奏事的机会。】

  【安禄山入朝后,他的奏对很符合旨意,玄宗李隆基很欣赏安禄山办事干净利落,于是迁升他为骠骑大将军。

  第三年,安禄山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

  “安禄山也配骠骑大将军???”

  “东汉末年那些手握重兵的州牧们还不能让唐玄宗警醒吗?他竟然给了节度使如此大的权利,这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坟啊!”

  “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我仿佛又看到了乱世到来前的虚伪繁荣。”

  【这时候,大唐朝廷由奸相李林甫专权。

  安禄对他大肆贿赂,李林甫也正好嫉恨儒臣因战功提升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劝玄宗大批启用蕃将,李隆基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