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8章 离谱的死因_柯学验尸官h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林新一便在降谷警官面前换了种说法:

  “说不定我还能从这些资料里面,再获得一些启发。”

  说着,他一手搂着怀里安静旁听的灰原小小姐,一手拿起那叠厚厚的案件卷宗,再度聚精会神地阅读起来。

  而林新一先看的还是那份群马县县警提供的现场勘察报告:

  “果然...”

  他粗略地翻了一下,又忍不住叹气道:

  “不仅现场温度和相对湿度没测。”

  “蛆团温度也没测。”

  “蛆、蛆团?”

  这个能引发一些糟糕联想的形象词汇刚一说出口,林新一就能感受到,那个蜷缩在自己怀里的茶发团子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而降谷警官也不禁露出些许好奇的神色:

  “蛆团温度...是什么意思?”

  “难道法医验尸,还要测尸蛆的体温么?”

  “这个...不是测蛆的体温啦...不过可以勉强这么理解吧。”

  林新一简单地科普了一下:

  “和其他昆虫的幼虫相比,嗜尸性蝇类幼虫,也就是蝇蛆的取食速度、代谢速率都非常快。”

  “所以当大量蝇蛆聚集到尸体同一部位,也就是在尸体体内形成‘蛆团’的时候。”

  “这些集聚成团的蛆虫就会在活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使蛆团内部的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并使蝇蛆自身的发育速率增快。”

  就像人拥抱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一样。

  虫子也是活物,是活物就会产热。

  有时候蛆团温度可能比现场环境温度高上好几度——

  这一点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尤为明显。

  有时候尸体表面的虫子都几乎停止了发育,尸体体内的蛆团却还能正常保持成长。

  所以如果不去测尸体蛆团温度就直接拿环境温度来推测死者的死亡时间,就很容易出差错。

  最麻烦的是...

  “没测现场温度,我还能回现场补测。”

  “但没测蛆团温度,可就再没机会弥补了。”

  尸体都被从案发现场拖回了解剖间,蛆团温度早就跟着环境变化一起变了。

  而这尸体经过解剖之后,体内集聚的蛆团肯定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这项数据肯定是测不到了。

  “从现场第一时间拍摄的尸体照片来看,尸体体内肯定是有蛆团集聚的。”

  “而现在我们没有蛆团温度的数据,又没有现场实测的温度湿度的数据...”

  关键的几项数据都没有,再来推测死亡时间,推测出的结果肯定会存在误差。

  但即使是半推半猜地猜出一个大致时间范围,也比完全没有结论要好。

  “我试着推测一下吧...”

  “就只用气象部门提供的当地气候数据做分析基础好了。”

  “至于蛆团温度和现场温度带来的误差...先不做考虑。”

  说着,林新一便自顾自地从怀里掏出手机,“上网”查阅起资料。

  没过多久,他的手机人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