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七章 改变?_三国新马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时日,令马超感到心神不宁的原因,是因为出征之前,马腾曾经找过他。

  将华歆逐出马氏核心集团之后,马超就知道马腾会找自己谈话。在此之前,马超已经编好了理由,解释华歆不适合参与马家事务,用以敷衍马腾。

  可事实上,马腾只是慢悠悠喝了一口茶之后,并没有问这件事儿,而是张口问道:“吾儿何志?”

  “男儿生逢乱世,自然卧醉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马超恨自己没长脑子,脱口就说出了这番话。而话一出口,他就抽自己两巴掌的后悔。

  马腾端茶水的杯子,明显颤了两下。但马腾随即就镇定下来,继续问道:“何不效先祖之志,伏波平海,千秋留名?”

  “一柱高标险塞垣,南蛮不敢犯中原。功成自合分茅土,何事翻衔薏苡冤?”马超愤然作色,神情极度不愉。

  这首诗,是唐朝人胡曾所作的《铜柱》,全诗的意思,便是为马援建功未能封官荫爵、死后反遭诬陷而鸣不平。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姐妹起兵叛乱,公开对抗东汉帝国中央政府。叛乱分子攻占九真、合浦等六十余城,并自立为王。

  公元41年,光武帝封马援为伏波将军,令其统率十万大军,南征交趾。

  马援凭其杰出的军事才能,第二年便平定了叛乱。

  南征时,马援率兵十万兵卒和二千余艘大小楼船,来到横县郁江的乌蛮滩,因滩险流急受阻。郁江两岸山高谷深,常有盗贼出没,马援将军让军队在此处安营扎寨。

  马援一边号令士兵用铁器铣礁,疏浚航道,一边组织军队剿击盗贼。还在当地兴修水利、鼓励农桑。

  经过疏浚后的航道,当地人及后人受益不浅,大大方便舟楫往来与贸易。为感怀马援的功绩,当地人在乌蛮滩头的岸边马援将军帅帐的驻址上建起了伏波庙。

  可马援最后的结局呢?

  马援当时南征交趾时,获土人指点,常吃薏米解湿气,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马援想带回北方以为种子。

  班师回朝时,运载了一车薏米,人皆以为“南土珍怪”。时马援受宠,谁也不敢说什么。马援死后,有人上告云马援以前载回的不是薏苡,而是“明珠文犀”。光武帝大怒,追回马援新息侯印绶。马援妻、子惊恐万分,不敢将马援棺木归葬祖茔,只好在城西草草埋葬,宾客故人也不敢来吊唁。

  一代功勋卓著的名将,一位清廉可敬的忠臣。生前不能封妻荫子便也算了,死后竟还要蒙受不白之冤,致使后人颠沛流离,困倒一生。如此事迹,早让马超寒透了心。更不要说,他这穿越人士本身,就没有忠君愚死的思想。

  “父亲,自古兔死狗烹,名将含冤。您征战一生,难道连此都不曾悟到?”马超紧盯着马腾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