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两者之间_纵横秘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上瘟疫流行,二十一人死了十九人,仅剩仁钦桑布和玛.雷必喜两人活着回来。仁钦桑布十分勤奋好学,后来成了西藏著名的大译师。托林寺就是意西沃为仁钦桑布等人译经的方便和发展佛教而修建的寺院。为了进一步弘扬佛法,意西沃和他的继承者们历尽千辛万苦到印度去迎请高僧阿底峡到古格来讲法传教,为此意西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在位期间,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国第一批重要的佛教寺院,其中规模最大也最为著名的便是托林寺。

  从此以后,古格王国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国事业,并开始不断发展,寺庙如林遍布阿里,贵族僧侣集团日益庞大,今天托林寺周围残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庙遗迹,正是那个时期盛世的历史写照。

  札不让的北面,有一个名叫“鲁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达县的一个乡。藏语中“鲁巴”意为“冶炼人”,传说古格王国时期这个地方素以清于冶炼与金银器制造而闻名,当年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寺的下属二十四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都由鲁巴铸造。据说鲁巴铸造的佛像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工艺清湛,通体全无接缝如自然形成,其价值甚至超过了纯金佛像。

  历史上的西藏西部,便有“黄金之乡”的无数神秘传说,据说这里差不多每条山沟都有矿藏,都有开矿人,都有银铜匠。古格的富强,或许与它盛产黄金白银不无关系。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在阳光下金银闪烁,无比富丽堂皇。

  到十三、十四和十五世纪,出现过经济、佛教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繁荣昌盛时期,十六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王都商贾云集,据到古格传教的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神父说:“我们在扎布让逗留期间看到来自中国内地的两百多商人,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包括生丝、陶瓷、茶叶等。”弗朗西斯科-阿则维多神父也说过:“克什米尔、拉合尔和印度的商人们把他们的服装、珊瑚、琥珀贩卖到这里,而这里的羊毛是世界上最纤细、最珍贵的,许多外国人都围着生命危险来到这个王国购买羊毛”。

  当时王都扎布让及近郊有两万余人的庞大人口,谷地平原盛产小麦青秩和自莱萝卜等疏莱,山区牛羊成群。据王都遗址统计,有四百多座庙堂、房屋和近千孔洞窑,各类佛塔二十八座,另外还有五十八座碉楼,四条暗道和大小十一座粮仓。王室建筑主要集中在山顶、有房屋四十余间,其中有二、三座二层或三层楼房。王宫西部有一个面积约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