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8章 宁汉之争_爱国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声重如千钧啊,做任何事情,万不可让孙先生名声受损丝毫啊。

  杨兴站起来,看着珞珈山余脉,想到前世**,想到前世邓公。

  在5月4号进行中国果名档党代会中,张澜对发展教育进行演讲,杨兴对外交战略,对发展经济、建设军事工业、中国外交布局进行了演讲,唐绍仪对财政执行状况,地方经济建设状况进行了说明,林森对孙文一生进行了总结。

  当杨兴宣布德国,匈牙利将与中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会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过去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时候,没有那个国家承认。

  广州临时政府成立多年,但一直没有获得别国承认,想不到迁都武汉后,竟然有两个欧洲昔日强国对中华民国进行承认。

  如此,本来会议可能按照既定方针办,但是孙科不甘心失败,在大会中连连提出议案,以否认国民政府的各项决议。

  最先,孙科以孙文的遗子的身份,率先引爆首都之争,则毫无疑问给人以继续继承孙文遗志之感。

  在会议中,孙科提出:从古到今,除了一些小的朝代,中国首都从来没有选择在武汉的道理,如今若是将首都选在武汉,非强国之兆。而南京历来都是帝王之都,因此,选在南京更能继承历史精华。

  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孙文建立中华民国,就曾经将首都选在南京,现在南京已经克服了,没有理由舍弃南京,反而在武汉建立首都的道理。

  历来江浙都是中国财税重地,首都选在南京,更利于对财税的管理。

  看见孙科开了火,原本就心存观望的代表们,特别是几个江浙沪代表,虽然感到在这个时候提出首都之争,有点不明智,但是谁不愿意首都建在自己身边呢?

  特别是安徽的柏文蔚、江西的李烈钧等孙文死忠分子,现在看见孙科发话了,也有点跃跃欲试,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

  但是毫无疑问,孙科这种言论,一开始就遭到西南代表、西北代表、两湖代表的激烈反驳,他们有得提出: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孙文曾经提出,在未来能够建都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南京,另外一个是武昌,如今建都武汉,并无不妥。

  至于说历史,说天子之气,他们也据理力争:认为南京脂粉之气太重,不可作为首都。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虽然一度将首都设在南京,但是因为南京胭脂太重,派太子朱标代为北巡,以判定在北方建都的可能。

  况且,现在乃铁路时代,粤汉铁路、平汉铁路连接南北,即将建设的川汉铁路、沪汉铁路贯穿东西,此外还有长江之利,武汉成为中国南北、东西之中心,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的首都。

  但是,这种东西一经提出,谁也说不服了谁,到最后几乎成为地域之战,成为果名档内部派系之战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