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章 颠覆认知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郎君,你要的东西运来了!”李柏停到了马车,快步过来秉报道。

  “辛苦了!”李承志点点头,走到马车前,掀起了上面的麻布瞅了一眼。

  第一辆车上是石灰石。

  这玩意很常见,春秋时期,先辈们就拿来与细砂相合,修房筑墙了。

  李承志找这东西来,一是炼焦和炼铁的时候除硫,二则是烧些生石灰,当催化剂使。

  当然,如果李承志闲的蛋疼,还可以用土法烧些水泥出来,反正眼下也不缺黏土和铁渣。

  但他估计,烧出来也没卵用。

  因为佻知道用的是哪些原料、但具体的材料配比却也不是很清楚,再一个具体的烧结温度不也知道,还得反复的试。

  最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强力粉碎设备,只靠人锤石磨碾,根本达不到相应的细度,所以这种水泥强度不高,养护时间又长,还极不耐低温,修出来的东西跟豆腐渣没什么区别。

  别说修城,修平房都不一定能行,修路还不如配些三合土好用。

  筑一些埋在土里的猪槽马槽倒是可以,至少比拿石头凿省事些……

  等有时间了,再看能不能研制成功。

  第二车则是一车石英砂。

  这东西更常见,西北有河、有沙的地方就有,不过不好筛取。

  另外,大部分的粘土矿中,都有这种伴生矿,这一车,就是从粘土中筛取出来的。

  这东西,李承志是用来炼钢时除磷的,也可以当催化剂使。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试着烧烧玻璃。

  期实北魏的玻璃工艺已经很先进了,虽然也算珍贵,但远没有后世传说的价比黄金的程度。

  只隐隐的记得,好像是北周时,还是隋末时,玻璃工艺才失传的,继而又开始了让波斯人收智商税的时代,也导致到后面的朝代中,这玩意才那么精贵。

  鲜卑人倒是挺喜欢这东西,但汉人却不怎么待见:一是脆,二是受冷受热易炸。

  在不小心摔个碗都有可能被视做大凶之兆的汉人眼里,这玩意天太冷或是太热,都有可能炸了,当然就不是那么受欢迎了。

  这主要是因为玻璃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的原因。

  所以李承志就想着试一试,看能不能将高硼玻璃烧出来,实在不行,烧些高钠玻璃也行。

  要能造出来,就是一条了不得的生财之道,说不定就不用冒险去打铜像的主意了。

  到时,全大魏的官员贵族全端着玻璃杯喝酒,端着玻璃碗吃饭的画面不要太美……

  当得,得等有时间再说,眼下,当然还是以保住小命为主。

  李承志让李柏将马车停下,让他盯着这边挖坑和筑陶窑的僧壮,他自己则去了木匠那边。

  五六个木匠,正在照着他给的那张图纸在造风车。

  还真不是李承志学究天人,什么都懂。

  只不过他涉猎比较广,见识比较多,知道什么样的东西稍稍改进一下,就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