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7章 越轻越好_大明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景隆从凳子上站起来,在书房中踱起方步,说道,“事情的关键,不在周王!”

  李云睿一听这话,瞬间明白了李景隆的意思,如何处置李景隆及曹国公府,关键在朱棣,周王只不过是朱棣的枪而已!

  “那老豆以为皇帝的底限在哪里?”李云睿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对于我们李家来说,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削爵圈禁;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和你爷爷一样,赋闲在家,闭门思过!”李景隆走到窗前,透过玻璃,向窗外望去。

  “道理呢?”李云睿问道。

  “皇帝得位不正,如今就算稳住的皇位,但威望仍然不足!想要学太祖,对勋贵大开杀戒,那是自取祸端!”李景隆说到这,听了下来,看了看李云睿。

  这话,一点也没毛病!

  朱元璋敢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大肆屠杀功臣、勋贵,有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朱元璋的地位稳固,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蓝玉案则是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做了十几、二十多年的皇帝,朝中大臣基本上唯朱元璋马首是瞻,朱元璋威望很足。

  二是当事人都比较作死:胡惟庸当了七年宰相,不断在朝中遍植朋党,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做事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的重大事件,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至于蓝玉,自持有功于朝廷,便恣意骄横,蓄养庄奴、强占民田,连御史都敢打,还纵兵毁喜峰关,攻打大明自己的城池。胡惟庸和蓝玉,是自己主动把刀子递给了朱元璋,自寻死路。

  三是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朱元璋都是为了打击淮西武勋集团,但他采取的是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

  淮西集团中也是分派的,大明开国时,朱元璋封了六公二十八侯,其中国公有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

  这些国公,你可以理解成有六个不同派别的代表。比如韩国公李善长,他是淮西集团中文官的代表;魏国公徐达是凤阳将领的代表,曹国公李文忠则是非凤阳派将领的代表。封爵不仅仅是战功的问题,而且还要均衡各派势力。

  在办胡惟庸案时,朱元璋杀了李善长和邓愈,以及两人背后的一部分势力;在办蓝玉案时,朱元璋杀了冯胜,罢了常茂,没有动李文忠和徐辉祖。

  强如朱元璋,在拿勋贵开刀时,都要处心积虑、步步为营,还得采取又拉又打的策略,以朱棣今时今日的地位,想动刀杀勋贵,很难!

  一旦朱棣动刀开杀戒,藩王会怎么想?宗室会怎么想?其他勋贵会怎么想?百官怎么想?投降过来的卫所军官怎么想?

  有些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斗争无处不在。

  李云睿没经过朝堂历练,也能从李景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