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章 曾是少年郎(二)_知我何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亲本来不高的工资还时常被拖欠。和市里大多的工厂相比,父亲所在的这个三线厂,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因此厂里的效益和员工的收入可谓全市的翘楚,社会上的人挤破头都希望能进到这个厂里工作。这一状况至少在叶亦舟的整个学生时代一直持续着。

  果然,没过几天母亲就匆匆带着父亲到成都求医治病,都没来得及给叶亦舟交代一下家里的注意事项。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叶亦舟便手忙脚乱地开始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独自生活:从没做过饭,第一次蒸饭饭盒里不知道要放水,米没有完成向饭的转化;第二次又过犹不及、因为水太多而让大米柔软得像软体动物;第一次洗衣服,不知道洗衣粉该放多少,半袋倒了下去后,桶里全是泡泡,愣是找不到衣服;第一次炒菜,洗好的菜连着盆里的水,在叶亦舟的手忙脚乱的仓皇之下被一并倒入油锅,于是油像炸开的雪莲花,溅了叶亦舟一身一脸,烫伤的痕迹直到来年春天才算完全匿迹;第一次去市场买菜,往来的人流和纷杂的叫卖声完全稀释了本来就五谷不分的叶亦舟最后的理性,分不清好坏老嫩,最后买回的都是别人不要的部分;第一次换灯泡,战战兢兢地爬上桌子垫着脚尖,学着平时父亲的样子东摸西拧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换上,在房间终于重见光亮的一刹那,“成就感”以光速瞬间袭满了叶亦舟的全身,于是身体里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的细微之处深切体会到爱迪生的发明对于人类的意义不仅仅是物理的光明,却更多的是对无望心灵的无尽慰藉。

  中考终于在那年夏天开始的时候结束了,在樱桃下市的时候,叶亦舟坐上了人生的过山车:母亲托人从成都传来口信,父亲是被误诊,并不是肝癌,而且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欣喜至极之下,却在苦盼的放榜之日得知曙华的分数线是702,而自己却因发挥失常只考了692,成功落榜;消沉郁闷之下,在叶亦舟辗转犹豫,是继续读厂高中,还是考厂里的技校赶紧工作挣钱的时候,又意外从姨妈的口里得知,市里另一个三线厂的十三个厂子弟,都上了曙华的分数线,却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要统一转到一中去读,于是曙华的分数线自动下调了,并且刚好下调十分,于是叶亦舟竟鬼使神差、如有神助地拿到了向望已久的目标学校的通知书!

  那一年叶亦舟经历了太多生活的第一次,更第一次体会到了大人们嘴里常说的人生悲欢无常,第一次感受到命运之手随意的拨弄就会对她这样的小人物起到如何波澜壮阔的变故,第一次相信冥冥之中,一切自有的安排。

  那一年叶亦舟十六岁。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