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节 争锋_江山美人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清漪院和丰泽园无疑都是私家园林中的佼佼者,如果说丰泽园是传统唐式园林的典型代表,那清漪院则是东西合璧的一处完美杰作。清漪院位于城南偏西的一处低陷下湿地,其中不少原来还属于沼泽地带,即使在燕京建都几十年后这里依然没有什么人居住,但这样一片下湿地荒废在城中明显不太适合城市的发展,从唐河帝国建国七十六年起,帝国建设总署和燕京建设部门陆续开始了对这片土地的整治,对一部分地区排干涝水,运来干土填充,一部分地区则保留下来形成湖泊,逐渐这片土地整治成为平地,前后陆续花费了三十多年时间才把这一整治工程完成,开拓出上万亩城市用地,极大的促进了燕京南区的发展。

  这样一大片土地开发出来不可避免的引来当时帝国各方势力的窥觑,通过种种手段,帝国的特权阶层们纷纷或低价购买或借用其他名义征用等手段侵吞这片原本属于帝国建设总署的直属用地,几十年间,这一万多亩土地便被瓜分一空,而帝国中央得以保留的土地不足两千亩。而这些特权阶层们在获取了这些土地后大肆修筑豪宅华宅豪邸,当时正值帝国国力鼎盛时期,不少贵族纷纷附庸风雅,修造私家园林成为当时最时髦的斗富方式,唐式、天方式、拉尼亚式、混合式等种种风格的私家园林纷纷涌现,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经历几十年而不衰,也为现今的燕京留下无数风格迥异的建筑奇葩,而清漪院则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清漪院是当时帝国财政大臣家族聘请来自西大陆和帝国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师设计建造,其中听涛小筑、自得园、芳菲斋、桃园胜境等一系列唐式建筑物大多在以水地为主的东半部,而以大片整齐绿地和柱廊花园为主的拉尼亚式建筑则集中在西半部,两者取一条中轴线,以一条宽敞的大理石铺筑的桥廊分隔开来,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整个建筑群历经数百年却并未受到多少破坏,几百年间几乎每一任主人接手之后都是加倍呵护和修缮此园,也使得清漪院成为蜚声海外的名园。现任主人翁同龁代表的翁家也算得燕京城中颇有些历史的家族了,翁家一门不但在帝国朝中颇有人脉,翁氏长子翁公直现在担任帝国商务总署流通司司长,次子翁公曲协助其父负责翁氏一族生意经营,翁氏一族不但在中州经营着相当大规模的棉麻纺织业,而且还是燕京城内最有名丝绸经营商,燕京城内丝绸生意有两成以上控制在翁家手中,而棉麻织物的生意则更是占到了三成,数十家家布店和绸缎庄分布在燕京东西南北中各区显要位置,彰显其翁氏家族在同业中非凡地位。翁同龁也是燕京商会的常务理事,在燕京商会中也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