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49)_342_省委大院(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大学毕业进入北京的国家机关的,都是一些在高考中成绩非常拔尖的学生,他们在千军万马中,通过了高考那个独木桥,当时的高考还没有扩招,全国一年的录取数也就是四十多万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在北京的那些名牌重点院校,一个省能够考取的也就是区区十几个人,所以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的,都是智力非同一般的人。那个时候,这是平民子弟得以上升到高层的唯一通道。许多这个年代在中国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的人,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渠道,才走进了大机关,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历,最后才得以脱颖而出,升到权力的高层。

  而现在这样的通道已经出现了肠梗阻,大学的急剧扩招,让大学生的人数扩大了十几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研究生,屡创历史新高;大学的收费制度,更是让许多贫困地区的子弟面临上大学家庭就要破产的境地,甚至出现了接到大学通知书,父母筹不到学费,于是羞愧万分,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干脆选择自杀了,通知书成了事实上的催命书;取消大学生毕业国家统一分配,自主就业,更是把底层老百姓的子弟上升的通道彻底堵死。找到一个好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拼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贫民子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无奈结局。不上大学,没有文凭,只能延续父辈打工的命运;倾家荡产上了大学,但是,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还是得面临打工的生活。

  从这个现状上看,能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考上中国的大学的那批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社会相对公平,不用拼爹,考上大学毕业后国家就给分配工作,只要你在学校的学习好,排名靠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中直机关到学校要人,你进中办、国办的机会还是有的,昨天还是一个穷学生,大学毕业一分配,就进了中南海,天天可以见到国家领导人,做他们的小秘书,按部就班地混,十几、二十年过后,都是司局级干部了,运气实在是好的,混到副部级的也有可能。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实是那个时代天天都会发生的故事。

  蓝自强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大学毕业,他以全年级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正好碰上某中直机关到学校挑人,他成绩好,长相帅气,学校第一个推荐他,用人单位的领导一看,小伙子各方面没什么说的,就要他吧。

  于是就这样,他一步登天进了中南海,成了某重要机关办公厅的秘书。消息传到他的老家——中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轰动了整个县城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