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唯一人选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书以及卖身契来看,这名被韩伦强纳的女子,名为尚三娘,今年十月才满十五岁。

  尚三娘在家中排行第三,上边有两哥哥,下头还有一妹一弟。

  此女出落得乖巧动人、如花似玉,很自然地,被好色的韩伦给盯上了。

  半个月前,韩伦正式向尚三娘的父母提议,要纳尚三娘为妾。

  尚三娘的祖父多年前参过军,替后梁太祖朱温,以及后唐庄宗李存勖扛过矛,立下了功绩,分得了偃师县的五十亩良田。

  三代勤奋耕耘,尚家也成了薄有余财的小康之家,在偃师县有良田两百余亩,倒也衣食无忧。

  身为小康之家,一般见识肯定是有的。

  普通小康人家哪敢得罪韩伦这等顶尖权贵?

  韩伦虽然恶名远扬,但据说他对待小妾还算不错,小妾们的亲属也能借这层关系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再加上韩伦给出的彩礼钱也颇为丰厚,尚三娘的父母权衡利弊后,不得已将女儿卖给韩伦为妾。

  但偏偏,这尚三娘性格极为刚强,坚决不肯给韩伦这老头做妾。

  而且,据偃师县官员调查,这尚三娘有个年岁相仿的青梅竹马,名为穆礼,在家中也排行第三。

  尚、穆两家很早就定下婚约,只等尚三娘年满十五就嫁入穆家。

  可偏偏半路杀出韩伦这么个程咬金,硬要横刀夺爱。

  尚三娘坚决不肯。

  还在私学读书的穆礼也极力反对,并与韩伦的手下爆发过激烈矛盾。

  后来,穆礼夜间从私学返回家的途中,遭到了不明人士的袭击,头部遭受重创,至今卧床昏迷不醒。

  尚三娘也在夜间被父母捆绑装车,送入了韩家。

  卖身契的尚三娘名讳上,留有一枚鲜红的红色指印,似乎象征着此事已经尘埃落定。

  李延庆看过文书与卖身契,心中感慨:想不到,这事情竟然如此曲折,自己一开始只以为是俗套的恶霸纳妾桥段。

  转念一想,李延庆很快意识到:这穆礼,似乎是谏匦上书的合适人选。

  此人年纪轻轻,为了结有婚约的青梅竹马,敢于反抗韩伦这等权贵,自然是个血气方刚之人......

  若他清醒后得知未婚妻已经被迫嫁入韩家,定然会怒不可遏......

  届时,自己再从旁劝说,并提供大量韩伦的罪证,告诉他可以谏匦上书,想必他极有可能会欣然同意......

  李延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血气方刚的少年,从古至今都是最容易鼓动的。

  不过不急,这还只是第一个合适人选,这么厚一沓罪证,自己才翻了几页而已,往后估计多得是合适人选......

  李延庆揉了揉眼眶,继续翻阅起文书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第二日的下午。

  桌上的两沓文书,李延庆终于消灭掉了一沓。

  但适合谏匦上书的人选,依旧只有穆礼一人。

  韩伦此人虽然在洛阳为非作歹,但由于畏惧其权势,很少有人敢于反抗。

  所以,韩伦这几年虽然在洛阳屡屡作恶,但与他有刻骨深仇之人,其实寥寥无几。

  大部分被韩伦盯上的人,都会选择退让。

  少数几个敢于反抗的,基本都已人间蒸发。

  唯有穆礼一人,是在遭到韩伦报复之后,还能存活于世。

  这似乎与穆礼的家世有关,其祖父当过县令,以七品官致仕,其父中过举人,多次入京赶考,听说在开封官场有些旧识。

  窦仪送来的两沓文书,是严格按照时间排序的。

  李延庆花一天时间看完的这沓,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年半前。

  而韩伦发迹,迁入洛阳,正是在两年以前。

  另一沓文书里,估计找不到什么韩伦的罪证,也找不到合适人选...李延庆看着两沓文书,心绪微动:这穆礼,难道就是自己的唯一选择?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