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〇三章 超距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金属墙体,和游走在这墙体上、来往巡梭的检修机器人,按指示,方然随霍肯教授沿墙壁前进,走出几百米后,就见到一部依附在围墙上的透明电梯。第六书吧

  观景,满足民众的好奇心,大概是这些电梯的唯一用途,毕竟机器人自己就能在保护罩上移动,并无须借助此类设备。

  走进电梯,大概半分钟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天桥,来到紧贴玻璃幕墙的观景台上。

  “看,这就是‘芒种’所在之地;

  周围都是山,不过,如果我们再往高处去,就像今天这样晴朗无云的好天气,也能眺望到遥远南方的海洋。”

  外面的世界,是吗,第一次借助生化仿真人进入“表世界”,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暂时”重返现实,抬手触摸略带凉意的厚重玻璃,外面的世界,在三层玻璃的阻隔之下,稍显暗淡、隐有重影,平添了几分神秘。

  就在此时此刻,幕墙外的广袤大地上,会有多少人类掌控之外的生物,

  正在一刻不停的生生不息。

  物种,经历过几十年的“大清洗”,在第四次盖亚大战接近尾声的今天,盖亚生物圈内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物种,已经野外灭绝,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微生物。

  但,行动中不可避免的,也累及种类繁多的宏观物种。

  一个物种,或曰,人为分类的某生物种群,是否可以在今天的盖亚生物圈留存下来,标准,其实是很宽松,并不像封闭城内那样,将一切令人反感、厌恶,乃至危害到人类正常生活的物种完全剿灭。

  然而在一场针对微生物,将其赶尽杀绝的浩荡战争中,宏观生物,是不可能置身事外的。

  第四次盖亚大战发动之初,gmc、净土管理委员会就有过动议,在盖亚表面开辟若干处“生物保留地”,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尽可能在其中保留盖亚生物圈的一切物种。

  多年来,这一工作进行的卓有成效,但在野外,物种多样性仍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这种打击,并不是以直接灭失为主要形式,事实上“盘古”掌控的机器大军,始终在尽量保护宏观生物,更没有针对其进行任何清剿。

  而是一旦微生物绝迹,基本上,盖亚生物圈的物质、能量循环,就会完全中断。

  这一过程的进展,且很迅速,并无法完全以人工干预替代。

  不论过程如何,时至今日,西历1577年的盖亚表面,从陆地、海洋到天空,生物的种类都大大减少,至于究竟损失了多少物种,

  则将会是一个永远的谜。

  代价如此巨大,收获,相对而言还算值得票价,至少在今天,哪怕笼罩在各封闭城、保留地之上的保护罩,出现严重破损,或者发生泄露事故,人类也无须担心微生物趁机而入,卷土重来,甚至构成严重的威胁。

  可是,一边回忆这些事,一边抚摸微凉的幕墙玻璃,方然却得承认,

  外面的世界,哪怕理论上已将微生物一扫而空,仍不适合人类踏足,更遑论生活其中()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