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六章 囚困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象。

  即便这种现象,一旦生,便意味着人类总体利益的损失,也依然是十分常见、从未被演化所淘汰。

  总体利益的损失,不论对总体、还是其中的个体,显然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这种事之所以生,根本动机,在于冲突中的一方、或者双方都认为,采取竞争、而非合作的行为,能够让自己从中获益。

  至于对手的损益,在囚徒困境的环境中,则是完全不需要加以考虑的无关之事。

  与之相比,合作,则是基于这样的情形:

  双方协同行动所获得的收益,过其各自为战时的收益总和。

  进而,倘若有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策略,又能被贯彻执行,就可以让合作的参与者,都能获得比单打独斗时更高的收益。

  合作所得的收益,出单打独斗、更过彼此竞争,这是这一现象能够被观察到的根本原因。

  即便如此,在囚徒困境这样的场合中,情况却有所不同,博弈双方在明知合作的总收益更高的前提下,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仍会一次次陷入困境,用抢先认罪的方式坑害自己和(罪有应得的)的同党。

  囚徒困境为何会出现,博弈论的解释,十分简单,方然一眼就能看明白。

  从单个囚徒的视角去观察,不论对方怎么选,自己选择“认罪”的收益,始终都大于选择“不认罪”的收益,那么任何一个理性(多么讽刺)的嫌犯,在这种情况下,都会选择认罪,进而和同伴一起被坑掉。

  囚徒困境的结局,与许多人以为的原因——人性,毫无关系,而完全是利弊权衡所致。

  这一切,方然很多年前就了然于胸,现在他更关注的,则是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前提,才能避免博弈者陷入囚徒困境。

  如何避免囚徒困境,办法,其实是有的,而且一点也不难理解。

  只要在博弈条件之外,对参与博弈的双方,贯注额外的利弊、损益,嫌犯在对自身利益的权衡之下,就可以自然而然的避免陷入困境。

  譬如说,两名嫌犯在一起行动之前,就歃血为盟,约定如果被捕、就要概不认罪,谁当了二五仔就一定会被对方和所有同道k全家,如此沉重压力之下,可想而知,嫌犯就不会再考虑什么收益矩阵,只会一口咬定自己没犯案。

  通过外部力量,干预博弈的收益矩阵值,是破解囚徒困境的有效策略。

  事实上,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这也是唯一可行的策略。

  博弈,本质上是一个(假想中之)理性人的利弊权衡过程,其必然的假定,是博弈者对自身利益有客观、全面的把握,在这种前提下,除修改损益值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改变博弈各方的选择,也没办法改变博弈的结局。

  当今时代的囚徒困境,乱局中,it系统管理员之间的利益制衡,也必然遵循这一规律。

  一旦思辨到这里,结论,就已经浮出水面:

  只有从外界干预,才有望破解的囚徒困局,一旦演绎到根本没有什么“外界”的盖亚表面、蔓延到整个人类文明,这困境,便注定不会有任何手段去规避、消弭。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