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七章 咱家心情好,包你的场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咱家可不能带有色眼镜看待那些人。

  魏公公的视线从那些拉客的“黄牛”和皮条客身上挪到了后面。

  “公公,不远了,您…您知道地…”

  胡广和沙千刀捂着猪头,龇牙裂嘴的赔着笑。

  “咱家知道什么?”魏公公不爱听这话,把眼一瞪。

  “是,是,小的这就前面带路,管保叫公公抓到那祸害精。”胡广生就凶神恶相,说到“祸害精”三字更是咬牙切齿,看着真是替魏公公的遭遇痛心、气愤。

  沙千刀也是路见不平,一定要拔刀相助的模样。

  魏公公嗤鼻一笑,懒得听这两倒霉蛋废话,他可是憋着一肚子劲要找那潘寡妇算账呢。

  那娘们坏的不是规矩,而是人心!

  更是坏了他魏公公对于记忆深刻最美好的回忆。

  原本,乃是一件极好的事。

  偏生弄成那样,他魏公公要不跟这娘们说道一番,也枉披了身上这身青袍。

  不过,怎生却有种衣锦还乡,迫不及待想要显摆的感觉呢。

  这感觉,还挺美妙。

  ……

  上下五千年,唯黄赌不变。

  左安门外藏污纳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最多的两样东西就和黄赌有关。

  赌场、赌档和低廉的窑子,乃至更便宜的半掩门,是左安门一大特色。

  前者,多少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一夜送进去,欲哭无泪。

  后者,却是满足了数以万计囊中羞涩的精壮汉子们,有效降低了京师强奸案的发生率。

  这里,是达官贵人眼中的贫贱之地,却是无数人眼中的圣地。

  就京畿一带难得进趟京城的人而言,回去吹嘘他在左安门外睡过一晚,可是难得的本钱,也是难得的谈资。

  产业兴盛,自就造就了一大帮从业者和经营者。

  有上游,有中游,有下游。

  王干娘算是这个产业的中游人士,她是土生土长的上元村人。

  得益于离城门最近,上元村的房子很抢手,连带着赌档和窑子也多。

  年轻的时候,王干娘就看中了商机,做起了半掩门。

  后来,觉得这样太辛苦,钱是来的多,可身子也累,索性升级。

  她将自家的小院租给了别的姑娘,而她则负责拉客。

  这样,既能得到房租,又能得到抽头,还不用累,比之原先要轻快多了。

  三十多年间,王干娘的院子至少数十位姑娘借住在此,她们自力更生,靠勤奋与毅力努力挣钱,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美丽传说。

  很多姑娘在王干娘家的小院重新审识了男人,从温饱迈向小康,得到了新生。

  潘寡妇是王干娘小院的最后一位租客,也是工作最久的,足足三年了。

  她也是本地人,丈夫去世后没钱花,又好逸恶劳,便在王干娘的指点下做了这个生意。因为其面相不错,生意在同行之中不算最好,也是不差的。

  受同行间的风气沾染,潘寡妇和王干娘也学了不少坏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