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曾国藩第三部--黑雨_267_曾国藩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强盛得和他们一样了,他们就赚不到我们

  的钱了。好比说,我们的矿产开发了,我们的钢厂炼钢了,瑞生洋行同机器局的大批生意就

  做不成了。我们的铁甲舰队建成了,我们的大炮威力比法国强了,罗淑亚就不可能威胁我们

  了,津案就完全可以听任老中堂办理了。”

  容闳这段出自肺腑的话说到了曾国藩的心坎里,也刺中了他心灵深处的最大隐痛。他抚

  摸胡须的右手微微颤抖起来,嗓音也变得嘶哑:“纯甫,不要再说下去了,这些我比你更清

  楚。派幼童出国之事,我会奏请,不过具体办起来又有不少困难。第一个便是这人员如何选

  派。你要知道,现在真正的书香之家都巴望子弟走科举正途,有几个愿去异域跟洋人读书

  的?”

  容闳沉思良久,说:“老中堂说得很对,目前风气未开,要在内地,尤其是在京师官宦

  人家中寻觅合适人选,还是一件难事。不过在广东,又特别是卑职的家乡一带则可以找得

  出。好比仲芳出身官宦之家,因为父亲长期在广东为官,他才能到机器局来。这就是风气的

  影响。待老中堂奏请朝廷同意后,卑职将回广东去亲自考试选拔。”

  “纯甫,派幼童出洋留学,学成后回来报效国家。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建议,我将

  会尽全力支持,使它付诸实现。你看挑选多大年岁的幼童为宜?”

  “八九岁左右。”

  “小了。”曾国藩悦,“年纪太小,没有自制能力,成天想父母想家,管理人员很麻

  烦。这尚是其次。关键是年纪过小,在外国住上十年八年后,就会数典忘祖,忘记了自己是

  一个中国人。没有对君父的深厚感情,怎么谈得上今后的回国报效?”

  “老伯顾虑的是。”聂缉槻插话。

  “我看十四岁到十七岁之间的孩子最合适。”曾国藩拈须思考着,“到了这种年岁,既

  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把华夏学问精华基本掌握了,是一个定了型的中国人,不管走到哪

  里,不管在异域呆多久,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是大清臣民……”

  正说得兴起,曾国藩忽觉一阵眩晕,接着便是张口结舌,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来,再

  下去便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慌得容闳、聂缉槻忙将他抬到床上,又派急足去请德国医师。

  德国医师给曾国藩打针吃药,一连忙了三天,才慢慢清醒过来。曾国藩记得,这种突然

  发作的眩晕病,已经是第二次出现了,而这次又胜过前次。他心里很忧郁。十四年前,他的

  父亲就是死于此病。第二次发病时倒在禾坪里,抬回家后昏迷一天便过世了,也没有给后人

  留下一句话。

  曾国藩不能这样。他深知自己肩负的担子沉重,以及一身对世人的影响,许多事情需要

  他在生时交代清楚。他心里有不少话,大至对国家兴亡的看法,小到对往年在某人面前一次

  失礼的追悔,他都想跟自己的心腹僚属、得意门生,以及三个弟弟两个儿子作一番细细的详

  谈。六十年的人生岁月,三十年的宦海生涯,二十年的惊涛骇浪,将他锻炼得对人世的一切

  洞若观火,对天地沧桑了然在心,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进入了昔贤先哲所达到的超人境界。

  但可惜,在世之日却不久了!他有一种油尽灯干的感觉,他为此很悲哀,于是匆匆结束对江

  南机器制造总局的视察,乘测海号回到江宁,搬进刚刚复建完毕的两江总督衙门。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