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_盛唐血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善在河北造反,整个河北成了战争区域,这些河北百姓,就拖家带口,翻过太行山,沿着河套,一路向西。

  仅仅河北一地,申请加入西州道户籍的人口就达到了惊人的六万人,至于跑过来打工的没有计算在内。如今西域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四万,比起三年前足足增长了三倍。

  人口众多就意味着庞大的市场,西域的前景看好。

  利用集体式的农庄和军队屯田,陈应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就忙着修建基础设施。当然,为了挽留住从关中来到西域务工或是驻扎的将士和其家眷,陈应在西州道十九个州的治所,建立了十九座州学,一百一十七个县中(加上新设的县)建立了一百一十七座县学,但凡驻军将士子弟或西州道各州百姓子弟,适龄儿童必须入学。

  为了刺激百姓让家中子弟上学的热情,陈应还在各州学、县学设立了免费早餐制度,每一个孩子早餐是免费的新鲜牛奶一升,鸡蛋两颗,馒头或是肉包子管饱。

  午餐也采取了安西将军三菜一汤的标准。

  教育经费是商人乃至本地乡绅都承担了一半以上的经费,一来是想讨好陈应,二来,自然也是希望这些学校真的能像陈应所说的那样,为他们提供大量人才,让他们的事业越做越大。

  毕竟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是非常高贵的。哪怕是读得懂几本书,能写会算,随便一个掌柜,一年的收入也可以超过百贯。就是一百个伙计也挣不了一个掌柜的钱。可是,商号的掌柜可是很难聘请,没有足够的人才,他们的生意也没有办法扩大,总不能让一个目不识丁的伙计充当掌柜,这样的话,有多少钱都会赔光。

  对于陈应的大手笔,李秀宁已经免疫了。

  陈应却是神采飞扬,骄傲得一塌糊涂。给好几万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啊,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他居然做到了,真是太骄傲了!

  尤其是安西军将士们,他们得知陈应的举动,眼泪都出来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他们算是吃足了没读过书的苦了,现在好了,他们的孩子遇上了贵人,不必像他们这样当一辈子文盲了!

  一个普通的士兵因为不识字,哪怕他们奋勇杀敌,立功之后,最多可以做到队正一级,或者副校尉级别,再高就不可能了。毕竟军队也有太多的命令和条款,瞪眼瞎是没有办法成为将军的。

  目不识丁的将军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如三国时期的无当飞军第一任统军将军王平,北宋时期的党进,但是这样的人非常少,而且需要非常大的机缘,可以遇到一个容忍他们不识字缺点的上司。

  陈应在西域画下了宏伟的蓝图,将西域经营成为大唐的粮仓,大唐的重工业基地,这样以来,无论什么时候,大唐朝廷或皇帝,绝对不会允许西域丢失。

  哪怕遇到敌人进攻,也会不遗余力抢回来。

  当然,西域的地位一旦重要了,一旦产出了成果,肯定会有摘桃子的人。陈应恰恰最不怕的就是这样的人,他害怕西域被搁置或是被人遗忘。

  PS:今天七千两更!

  .com。妙书屋.com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