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4章_凤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落个国破家亡的下场。人哪,就该有自知之明,靠自己的能力吃饭而不是靠祖辈的遗产过活。

  周臣当然没听过这句评价,微微颔首,“‘可怜薄命做君王’吗?确是如此。”

  “其实李煜并不是最可怜的,那些因他的软弱无能、贪图享乐而失去家园的百姓才更无辜。一个人力量越大,职位越高,他的责任就越重,活着的使命也就越多。更不能因一己之私而弃天下百姓不顾!”我如实说道。

  周臣眼睛一亮,“知忧国忧民,体恤百姓,不错,不错。慕晗该是欣赏为官为民的东坡居士了?”

  我不置可否的笑笑,“还好啦!苏轼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词人,其作品文辞精辟、不拘一格、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可以称为我们华夏民族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如此说来,慕晗是喜欢东坡先生的《江城子》了?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那首。”唐伯虎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接过话来,想来是为了帮我。

  我本应领情,顺着他的话茬儿说下去。转念一想,希望借此“教育”他一番,便道:“曾经是,现在不是了。”

  “哦,为什么?”唐伯虎果然顺势问了下去。

  我淡淡一笑,娓娓道来:“世人皆知,苏轼一生共有三位妻子,结发之妻叫王弗,据说是年轻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也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中的女主角。可惜她红颜薄命,与苏轼生活了十一之后就病逝了。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王弗逝世后的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了十一岁,自小就对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都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轼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在苏轼的宦海浮沉中,与之同甘共苦。25年后,她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在祭文中写有‘我曰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的话。百日后,他还请了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又请和尚为王闰之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苏辙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我记得没有错吧?”

  唐伯虎摇摇头,如实回答:“没有,可是……”

  “可是这些更显出苏轼的深情款款对不对?我不否认,但我认为这只是蒙蔽世人的表象!真爱唯一,不可替代,娶了一个又一个,还敢说自己有情有意?退一步讲,权当不是替代,而是阶段性的爱情变更。在不同的人生观、爱情观下无可厚非,我不会在此大放厥词。我们再说其他来证明,苏轼一生,有无数的红粉知己,风流韵事层出不穷,那些所谓的红粉知己,说白了都是和他有着不清不楚男女关系的女人罢了。苏轼曾称一名妓为‘知己’,可最终他爱惜名声,不肯纳她为妾,名妓在绝望之余落发出家。而他本人更是有许多的侍妾,还曾将自己两个已经怀孕的侍妾送与他人,虎毒尚且不食子,还能说什么?他居然连自己的骨肉都不要了!这俩个带着胎儿送人的妾还算好命的。我记得有个更凄凉侍妾,好像叫春娘。苏轼有个姓蒋的朋友为他送行时,偶然看见了春娘,大为钦慕,贪恋春娘的美色,便对苏轼说,‘我有一匹白马,愿意与学士相换美妾。’苏轼一想,以名驹换一小妾,划得来呀,立刻答应下来。消息被春娘听说后,这个才貌双全的姬妾却不肯答应,她指责苏轼‘当年晏婴尚且知道不能因马罪人,你这个堂堂苏学士,美其名曰怜香惜玉,却要将人换马!’激愤之下,当场撞槐而死。苏轼的众多侍妾中最有名的该是王朝云了,她是唯一一个没被苏轼送人、得以陪他流放岭南的姬妾了。

  。4020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