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_凤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头到尾,只是做作样子象征性地合十双掌鞠了几个躬。哎,谁叫国清寺太大了呢,大殿小殿加起来几十个,我要从头拜到尾,两腿儿就得废废,甭想下山了。

  跟着感觉,不知不觉来到了观音殿。心中感慨,这观音殿果然壮观,四周林立着观音菩萨的不同法像,各个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尤其中间一尊最大的嗅花观音,更生金光耀眼、雕工精细、庄重典雅,难怪唐伯虎驻足细看。

  记得以前曾读到一段关于唐伯虎的野史,讲的是唐伯虎从雁荡山等处一路游历而来,到此参拜的故事:

  唐伯虎在参拜了其他殿的佛主尊者后,转来了观音殿,为眼前的壮丽所折服。身边书僮发问:“先生,观音菩萨梵文本译作观世音,因唐王朝避‘世’的讳,略称观音,在唐宋的观像中均为男身,到了元朝,为了有利弘扬佛教,有利妇女信佛,才把他改成大慈大悲的‘千处寻声千处应’的女观音,成为佛教中有名的女菩萨。这里的许多面目身态不一的菩萨该称什么菩萨?”

  知客了心接上了话头,说:“因为观音能广化众生,《法华经.普门品》说他有三十二即应化身,所以这里看到的都是观音的化身,有千手千眼观音、鱼篮观音、白衣观音、杨柳观音、嗅花观音、还有佛身、梵王身、帝释身、居士身、宰官身等……”

  唐伯虎点头称是,目光朝一个个观音移动过去。最终,正中央的嗅花观音引起他的注意,那嗅花观音手持一朵鲜花,面容慈祥庄严。比上传说中的迦叶拈花一笑还要肃穆文雅,敬意油然而生。为国清寺的佛像造形艺术高超所折服,虔诚地礼拜起来,随口吟颂上了赞美之句。

  想到这儿,我不禁默诵道:“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相身……”一时记不起后两句,便轻捶额头,顿在那里。

  忽听身后一个明朗的男声接着吟了下去:“办取凤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佛真。”

  我猛一回头,好一个玉树临风、倜傥俊美的少年郎!眉宇尖尽是不羁和洒脱,尤其是那双秋水迷离的眼眸,时刻射出含情的耀眼光芒——这就是传说中的“桃花迷离眼”吧!

  我情不自禁犯起了花痴的老毛病,心知无礼,却是怎样也无法移开茫然无我的视线。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田里播种了萌芽,瞬息滑过一丝异样的暖流,敏锐地触摸着细腻的神经,滋润着每一个细胞。麻麻的、酥酥的甚是痒人却又非常舒服。

  “这位兄台,兄台?”少年小心地在我眼前比画了两下。我惊觉自己失态,窘迫地垂下眼帘,收回视线。少年看出我的尴尬,替我解围道:“方才小厮正问在下观音大士的三十二法像,在下也赞叹于这不逊迦叶拈花的嗅花观音法相,正欲作诗一首,不想倒是兄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