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4章 给伟大添上缺憾_文娱之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面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英国17世纪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后黑暗的社会现实为背景,与《克伦威尔》、《莎士比亚论》同称为雨果的“英国三部曲”。

  这是怎样一部小说呢?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这是一部极可怕的书中的一个章节,书名竟可以叫做《幸福的人剥削不幸的人》。”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诠释了。

  取出文稿。

  第一页,书名《笑面人》。

  翻开第二页,前言:

  “英国的一切都是伟大的,包括不好的东西,甚至寡头政治。英国的贵族是十足的贵族。没有较之更出名、更可怕、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了。毋庸讳言,这个封建制度在当时是有用的。要研究贵族统治这种现象应当去英国,正如应当在法国研究君主政体一样。”

  “这……”苏壤看了看,道,“这是讽刺吧?”

  “对。”秦叶道。

  雨果特别喜欢用讽刺手法,相当的辛辣。

  那是一种近乎残酷冷漠的讽刺,他可以像是旁观者一般,毫无感情,甚至带点戏谑地描述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但那文字底下,却又蕴含着他极大的愤怒和讥诮。

  第一部、《大海与黑夜》

  两章开卷之言

  第一卷、人心比夜黑

  第二卷、海上的单桅船

  第三卷、黑暗里的孩子

  第一部《大海与黑夜》一共三卷,但苏壤却一直看到半夜0点多才看完,因为这种小说与娱乐性小说完全不一样,需要一句话一句话地细细品味。

  三卷看完,她直接愣住了。

  好半晌后,她才问道:“小叶你这书里写的东西是真的吗?”

  “人物是虚构的,社会是真实的。”秦叶道,“像儿童贩子在小孩脸上动手术,将他们做成玩具人,做成怪物,好逗人发笑这种事,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存在过的。”

  “好可怕,让人毛骨悚然!”苏壤忽然感叹道,“现在这个时代真好。”

  “……”秦叶。

  “不过确实没写完呢!”文稿是装订过的,苏壤翻回到第一页,又翻开看了看目录,道,“小叶你这本《笑面人》写了多少呀?有一半吗?”

  “具体现在还说不准。”秦叶道,“但大概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吧!”

  “这样啊……”苏壤有些遗憾地说道,“有些可惜。”

  有关前世的文学巨著如何在这个世界拿出来的问题,秦叶曾做过一些思考。

  最稳妥的方法,当然是等年纪大一些。比方说,25岁以上(这个年纪差不多够了,雨果写出《克伦威尔》时也就25岁,写出《巴黎圣母院》时才29岁,更不用说还有音乐神童莫扎特这样的人)。

  就算要提前,也最好等名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不过,如果有时候需要用到怎么办?

  就比方说这次,剑桥大学的社会招生,是投一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