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6章 400万奖学金获得者_文娱之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话人是谁,秦叶没有听出来,因为声音相当陌生,但他无需转头去看也知道这一声“你好”是对他说的,因为对方说的是中文。

  而他周围就只有他一个中国人。

  转头一看,黑发黄肤,还不止一个。

  果然是。

  虽然黑发黄肤的并不一定是中国人,但配合刚才的一声“你好”,基本就是十拿九稳了。

  “你好,你们是?”秦叶回应了一声,讲的当然也是中文。

  先前,他是一直在说英语的,毕竟这是国际通用语。

  来剑桥读书的,哪有不会说英语的?

  要知道,申请材料里就有一项是雅思成绩或托福成绩。

  当然,社会招生窗口除外,这个窗口比较特殊。

  但哪怕不谈社会招生窗口的通过人数之稀少,其通过者其实一般都懂英语的。

  举个例子,某个在物理方面特别有才华,特别有天赋的中国人,递交了一篇让剑桥教授感到惊艳的论文,无需提交雅思成绩或托福成绩,直接就通过社会招生窗口进来了,但这就表明他不懂英语吗?

  不,恰恰相反。

  英语系国家在物理学领域处于相当的领先地位,无论是《Science》(《科学》),《Nature》(《自然》),还是专业物理学期刊《Review-of-Modern-Physics》(《现代物理学评论》),《Physics-Reports》(《物理报道》),那可都是英文期刊,真正尖端的物理学论文都是英文论文,他不可能不懂英语,相反,他很可能精通英语。

  可以说,虽然通过社会招生窗口进来的学生可以不提交雅思成绩之类的英语水平证明,但他们的英语水平恐怕比一般学生都要高,特别是在专业英语方面。

  当然,非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例如文学领域的——可能例外。

  但……能通过社会招生窗口进来的学生本就非常非常的少,跟稀有动物似的,其中还得是非自然科学专业的,而就算是剩下的那点人,你就能保证他们不懂英语吗?

  恐怕未必。

  所以,说剑桥的学生都会说英语,这话并不为过,哪怕它有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

  英语在这儿确实是实打实的通用语。

  像秦叶和沙理奈说话的时候,秦叶不懂日语,沙理奈不懂中文,两人就是通过英语进行的交流。

  ……

  听到有人用中文跟自己打招呼,而且转头一看,来人不止一个,秦叶还是蛮高兴的。

  宋人曾作一首《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虽然算不上“他乡遇故知”,毕竟双方根本不认识,但总归是祖国同胞,没有理由不高兴。

  “朱志明。”这是刚才跟秦叶打招呼的那人。

  “宁彭。”

  “姬正奇。”

  “杜元良。”

  一,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