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制风波_考研在秦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言和焱,两人离开了陈仓栈道。夜色之下,一切痕迹都被抹去,事后没有谁会查到,在这个地方,阴阳家的东君曾遭遇过一场截杀。

  天书以大量气运为代价,篡改东皇太一观摩的星象,制造出东君星陨的事实,东君身上的命魂也已消散,东皇太一就是不信也得信。阴阳家对巴蜀之地的重视,将会更上一层楼。

  陆言就此得到一张在阴阳家的免死金牌,准备实施他的计划。

  而此时的咸阳,风浪已至狂巅。

  ……

  咸阳宫,接受到大王召见匆匆赶来的几人,各自内心忐忑。

  左右丞相隗状王绾、廷尉李斯、国尉缭,没别人了,就区区四人。也正因为人少,他们更能感觉,即将商议的事情,重大无比。

  来到宫中,嬴政正在王位边上来回踱步,背负着手,头低垂。见到大王这副模样,四人内心不约而同一个咯噔。

  “臣等拜见大王。”

  “免礼。”嬴政袖子一挥,坐回到王位上,示意旁边的人将东西发放下去。

  站在一旁的,不是普通近侍,而是嬴政最为信任的蒙毅。他亲自捧出厚厚一堆文书,分别交付给四位重臣。

  四人暂时不明所以,按耐着性子,先拿起文书翻阅。

  “选拔人才,察举制度?”

  李斯翻开文书,看到熟悉的字迹,不自觉念出声来,眼睛一眯,心中已是了然。

  这一局,开始了。师弟,李斯有愧。

  察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帝国时代的第一个人才选拔制度。汉武帝时期不断完善,并且逐步制度化。

  察举,即发现并推举人才。是由郡一级的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输送人才。

  它设有很多科目,按举办时间分,有岁科和特科。岁科,顾名思义,一年一次。特科时间不固定,有国家重大项目,或者皇帝需要,那就举办。

  其中,考量的人才的主要素质涵盖范围也不小。有我们最熟悉的举孝廉,即孝子廉吏;有专考文法的,也有专考武艺兵法的,等等。

  岁科孝廉是含金量最高的,由郡一级的最高长官,向中央推荐这个孝廉之人,去中央政府学习,担任郎官,被视为出身最正,政治前途远大。

  这是从广大基层民众之中,选出人才。

  选拔之中的拔,则是在已有的官吏队伍中,对有才干成绩的人进行晋升,合起来被叫做选拔制度。

  同时,为了防止察举制度运作过程中的腐败,其中设有专门的法律监管,有连坐制度。

  察举人才是有风险的。被举荐之人在中央政府参加考核,要是被考核发现成绩不合格,会直接连累举荐之人的乌纱帽。甚至,有可能连坐致死。

  放在具体的时代语境中,这个制度,已经是一套比较不错的人才选拔制度了。

  至于说察举制后来催生出世家大族这种东西,说句诛心的话,当代制度下都有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