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9章 六甲村_一代天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也变得凹凸不平。

  老人是独居,儿女都在城里安了家,他说自己在这活了大半辈子,不想出去,也不能出去。

  风起云笑道:“为什么不能出去啊?”

  那老人叹了口气道:“得守着,年轻辈的我管不上,但自己总得坚持到最后。”他又道:“我们这六甲岭啊其实是有来历的,据说当年朱元璋在这后面的光明顶上起的义,这儿住着的就都是他的兵嘞。这六个村子互为掎角之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老祖宗都说这地方埋着宝贝,后人们都得一代一代的守护下去。”

  风起云笑道:“还真有宝贝啊?”

  “嗨,谁知道啊,”那老农道:“兴许也就是那么一说,真要祖上阔过,也不至于让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各个都吃黄土。来来,吃饭,尝尝我的手艺,乡下菜,别嫌埋汰……”

  说话间,那老农已经弄了一桌饭菜,野蕨菜炒腊肉,香煎霉豆腐,一盘炒鸡蛋和两个蔬菜。看得出,这老农很上心思,在山里这些食材已属来之不易。碗里是他自己酿的红曲酒,嘬了两口,只觉得那酒劲一下就直冲脑门。

  经不住那老农的热情,查文斌也喝了起来,这几杯酒下了肚,那话匣子便就打开了。兴许是太久没有和别人聊天,那老农是把自己这一生的经历恨不得都浓缩出来讲个痛快。见时机差不多,查文斌也随即抛出了那万年楼的事情。

  “老哥啊,听说这一带有个奇观叫作万年楼,您知道嘛?”

  “万年楼?”那老农一愣道:“哦,你说的是须弥楼吧。”

  查文斌连点头称是,那老头哈哈大笑道:“那是个传说,据说在这光明顶上原先有一座神仙住的楼,就叫须弥楼。听老一辈的人说,那楼不是建在山顶,而是“飘”在山顶。过去啊,有个说法,谁能进那须弥楼谁就能当上皇帝,说那武则天还有那朱元璋都是从那楼里出来的。”

  “那老哥,您见过那楼嘛?”

  “没有,”那老农道:“我在这儿住了快七十年了,开荒地,挖草药,伐木柴,哪个角落里没去过。老一辈人的说,那楼得有缘的人才能见到,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够得着的。这些话啊,你们也是听山那边搞旅游的人说的吧,其实他们就是沾了我们的光,他们懂个屁嘞。只不过那边交通方便后来才从那边开发,要说真正的羽山,我们这儿上去才是真的。”

  那老农又话锋一转道:“不过老一辈里也有人说过那须弥楼有一阴一阳之分,说那阳楼是在天上的,那阴楼是在地下的。过去有个说法,我们村里那几口水塘就是通往那阴楼的入口,等下吃完了我带你们去看看去。”

  正中的位置就是两口水潭,说是两口,其实只有一口。只不过,在这口水潭的正中修了一道可供一人行走的堤坝,将那水潭一分为二。每口水潭的边缘各有四条水渠通往这里,清澈的山泉正在不停的注入,只第一眼,查文斌便认出了这水潭是个太极的形状。

  那老农道:“过去我们有六甲四十八塘,六丁四十八亩之说,这六个村,每个村都有这么两口水潭,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只可惜,人心不古,现在留不住那些年轻人咯。”

  风起云朝那水潭里丢了一枚石子道:“这水潭有多深啊?”

  “哦,那老深勒,三十年多前有一场大旱,这水潭最浅时我们用竹子丈量还有三四米呢,平常像这样都是水满的,少说也有个十来米吧。不过这水潭子有些邪门嘞,里头的大鱼很多,那时候水干了我们想去逮鱼,人只要一跳下去,那水潭里就哗哗往上翻黄汤,还有一种“呼呼”的声音,他们都说是龙在里头叫嘞……”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