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5章 御虏记引子写匿名信的人(五千字章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笑得不行:“派几个儒士去草原,就能让北虏不再南下入寇?真是大笑话。”

  萧敬道:“估计写这道奏疏的官员,自己看完都觉得可笑。不好意思署名。”

  钱能问:“把它烧了嘛?”

  萧敬笑道:“不。我这就送给皇上看看。皇上天天批阅奏章到子时,十分劳累。”

  “给皇上看看这封笑话一般的信,博天子一乐,也算让皇上有个消遣。”

  萧敬拿着匿名信去了乾清宫,呈给了弘治帝。

  弘治帝看后,先是大笑不止。笑了好一会儿,他问:“写信的人是谁?”

  萧敬答:“是个五品文官。天黑,守皇城的旗手卫没看清那人的长相。”

  弘治帝突然收敛了笑容。

  看行文,此人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看字迹,工整遒劲有力。想来一定是饱读诗书的两榜进士。

  可是,此人脑袋里想的东西却幼稚不堪。

  这种迂腐至极的腐儒,若在闲散衙门担任闲职也就罢了。

  若今后有机会调到地方上做个知府、知州,必将因迂腐遗害地方。

  弘治帝想搞清楚这人是谁。再给吏部一个“此人永不叙用”的批语。

  想到此,弘治帝吩咐:“明日早朝后,你将此信给常风。让常风查出写信之人是谁。”

  如今弘治帝有差事,都是绕过锦衣卫的大掌柜朱骥,直接交待给常风。

  翌日清晨,常风照旧捧着笏板站在武官之末参加了早朝。

  群臣一连禀奏了十几件事情。弘治帝件件都处置得当。

  常风心中感叹:三年前九死一生保太子是值得的。以前的太子,当今的皇上是一位明君!大明的老百姓有盼头了。

  就在此时,吏部左侍郎杨守陈出班:“禀皇上。早朝时辰有限。因诸臣上晌还要办差,又不能延长时辰。”

  “故臣建议,在早朝之外增设午朝。”

  杨守陈性格上有点像后世的海瑞。他认为,皇帝就该学太祖、太宗当劳模。

  萧敬脸都绿了。弘治帝晚上批阅奏折到午夜。最多睡两个半时辰。隔三差五还要跟张皇后开枝散叶。就指着用完午膳小睡一会儿补补觉呢。

  杨守陈的顶头上司王恕也觉得这个建议过分了。

  王恕道:“御门早朝是祖制。历朝历代何曾听过有午朝一说?杨侍郎的建议臣不敢苟同。”

  马文升、刘吉、徐浦等人纷纷附和,表示反对杨守陈的建议。

  常风心道:皇上就坡下驴,表示听从多数人的意见,这事也就过去了。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竟说:“杨卿的建议,朕深以为然。早朝时辰有限,朕的许多治国方略,都来不及跟众臣详谈。”

  “朕看,就准了杨卿的奏议。在早朝外增设午朝半个时辰。”

  众臣面面相觑。

  他们此刻对弘治帝只有两个字:钦佩!

  历代明君都有两个铁打的标准,一是勤政,二是爱民。当今皇上两条占全了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