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7章 臣刘吉愿为老内相戴孝 摔盆儿 扛幡_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迁民避灾途中的粮食如何供给?”

  “途中恐怕会饿死大批百姓!”

  弘治帝眉头紧锁:“伱在教朕做事?”

  王怒毫不退让:“臣是吏部天官,大九卿之首。皇上要做错事,臣不能不纠正!”

  弘治帝龙颜大怒:“朕是对是错,尚无结论。总不能你王恕说朕是错,朕就是错了吧?”

  王恕道:“皇上本就是错的。这就是结论!”

  弘治帝火了,直接将铜罄摔在地上,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

  王恕这老家伙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他直接将手中的笏板扔在地上。又将官帽摘下,放在青石板上。

  王恕正色道:“臣忠言直谏,皇上却认为臣欺君。那好,臣自请辞去官职,去锦衣卫诏狱领罪!”

  说完,王恕大步走出乾清宫大殿。

  常风心道:坏了。王老部堂完了。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让皇上下不来台。皇上不治他的罪才怪了。

  接下来,常风看到了令他惊诧的一幕。

  只见王恕大步走出殿门没多久,弘治帝竟以帝王之尊追了出来。

  弘治帝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了王恕跟前:“王卿。政见不合你可以跟朕商议。”

  “不要动不动就请辞、去诏狱。倒显得朕是个独断专行的暴戾昏君。”

  皇帝这么给面子,出殿来追。王恕的火气已经消了一半。

  王恕道:“不是老臣矫情。迁民躲灾之事本就不可行。”

  弘治帝道:“打注。户部右侍郎白昂、工部左侍郎徐贯是出了名的治水赈灾能手。”

  “他俩正在户部那边核算赈灾账目。朕已经下旨让他们来乾清宫了。迁民之计是否可行,听他俩的总没错吧?”

  “朕不善于治水赈灾,你王卿同样不善于治水赈灾。咱们谁对谁错,由他俩辨别。”

  王恕想了想:“好吧。”

  弘治帝半开玩笑的说:“进了大殿,你自己把官帽捡起来戴上。总不能让朕弯腰捡了,亲手给你戴。”

  王恕拱手:“这是自然。”

  跪在大殿前的常风,看着弘治帝跟王恕回了大殿。

  不多时,白昂和徐贯来了。二人否定了弘治帝的迁城计划。说出了一堆充分的理由。

  弘治帝在充足的理由面前,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命汴梁百姓留在原地,等待朝廷集中赈济。

  半个时辰后,弘治帝和王恕亲亲热热的走出了大殿。

  什么叫明君。这就叫明君。

  一个明君可以跟臣子发生争吵,可以有政见分歧。但对事不对人。不能因臣子有不同意见就罢官、惩处、扔进诏狱。

  这些都是怀恩在弘治帝年少时教他的。

  怀恩虽死,弘治帝却不敢忘记他多年前的这些教导。

  弘治帝看到了跪在殿外的常风:“常风,何事?”

  常风拱手:“禀皇上,老内相的四七祭礼已结束。臣特来禀报。”

  弘治帝有些伤感:“老内相离开人世已有二十八天了啊。”

  “朕总觉得,他还在朕身边。常风,你平身吧。你的差事办的不错,送了老内相最后一程,让老内相风风光光的魂归故里。”

  常风起身:“是臣应该做的。”

  时光如水。弘治元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年末。

  这一年里,弘治帝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裁汰庸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大明王朝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彪炳史册的弘治中兴拉开了大幕。

  这一年里,常风凭借着弘治帝的青睐,在锦衣卫内的地位节节攀升。他已成为实际上的八大千户之首。即便北镇抚使孙栾也对他客客气气。

  仕途上得意,家里又添了儿子,有娇妻在怀。常风可谓是春风得意。

  (第四卷《灭倭计》结束。开启第五卷《弹劾案》。一会儿更新。)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