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破局(二)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卒都奉舅父号令,如今已归入高元才麾下。为兄身边只有三百余骑,阿瑜何以教我?”

  孙策露出玩味的笑容,似是在考校周瑜,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百骑奔袭数百里,去攻破淮河之畔的坚城寿春,单单是要瞒过袁绍耳目,便是天大的难事,更何况以少敌多的攻城?

  周瑜无奈的笑了笑,叹道:“兄长也不用试探,既然弟出此谋划,自然是有所准备的。袁本初在江东根基并不足,若他势大,随他颠覆天下也不是不可接受之事。可如今显然是大厦将倾,他想据江淮自保,对抗朝廷,也得问问江东的父老答不答应!”

  孙策抚掌大笑:“有阿瑜这句话,为兄也算是放心了,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袁本初倚地利之险,却忘记人和之重要,岂不大谬?”

  “不,兄长你又错了。”周瑜摇摇头,沉声道:“袁本初可没有忘记人和,只是如今大势已去,再怎么拉拢人心,也是徒劳无功。可他也留下了一些矛盾,江东父老自然愿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然而……他们因魏王的举动感到不安。”

  孙策一脸无所谓,摆摆手道:“阿瑜可有不安?”

  “……”周瑜默然半晌,蓦的笑道:“还真是吓不到兄长,对魏王举动不安的,大多不过是些蠢夫蠢妇罢了,我江东仕宦本就与中原不同,魏王的种种措施若能实施,对江东是大有裨益的。有见识之辈,自当知道帮助魏王便是帮助我们自己。”

  孙策呵呵笑道:“这天下也该变变了,汝颖多奇士,关中多贵戚,齐鲁孔门贤,天下公卿十有七八尽出于内,还让不让他人出头了?魏王有此大志,不愧为当世英杰,也正因为如此,为兄才愿意放下雄心。若是庸碌之辈乘势而起,为兄拼死也要搏上一搏!”

  周瑜揉了揉额头,喟然道:“官制变革,这是一场大变动,魏王势必要在战事结束前完成。我等若不能尽早参与其中,恐怕分不到那杯羹。”

  “魏王必然在等江东归顺,在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孙策无比肯定,若不能趁着官制改革一扫沉疴,引入新人,那这场变革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把持朝政的仍然是那些人。

  周瑜露出一抹笑容,道:“所以江东仕宦愿意帮助魏王,也会恳请朝廷在扬州设立如冀州一般的官学,各大家族自愿奉纳财物、书籍,以襄助朝廷。”

  “你们倒是聪明……”孙策咂咂嘴,有些羡慕这些世宦家族的财力物力,孙氏起自孙坚,实在是如同暴发户一般,不可能像大士族一样大手大脚。

  如果能在官学设立中帮上一手,魏王必然会有所承情,而各大家族助学的名声也会随着其中不断涌现的官吏变得越来越大。

  比起中原士族,江东的底蕴要浅薄不少,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更有求变的勇气。如果家族内部人员不足以撑起朝野一片天,那就培养其他人来做支柱。

  或许支柱不如血缘亲人那般尽心,那般坚固,但足够多的数量想必也能弥补。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