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启自己的儒学之路。

  最关键的是,站在顶峰的帝王对于这种事必然是喜闻乐见的,所谓物以稀为贵,士族能够与君王共治天下,那是因为天下只有他们可以做到这点,而他们人数稀少,自然更加抱团。

  可若是天下之人皆有为官之才,君王又何必迁就他们?数千万潜在的官员,又岂会上下一心的反对君王?没了张屠户,天子也能吃没毛猪。

  观刘备的反应,他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身为汉室宗亲,不管他此时究竟对帝位是作何想法,加强君权对他来说却是责无旁贷之事。那么他所言的教学推广显然也已是不可阻挡之事,至少在冀州是这般。

  然而就算看透了这些,又能如何?荀彧面泛苦涩,终究已定君臣名分,难道还要因此事而背弃?更何况这般政令并非刘备不顾实际一意孤行,而是有着确实的可行性。

  再说了,既然技术到了这一步,没了刘备,曹操和袁绍将来难道不会这般做?

  秦灭亡了,汉仍然承秦制,也未见六国复辟成功。

  从袖中轻轻摸出一封信,看着上面那龙飞凤舞的十六个大字,荀彧忽然明白了那位青州牧为何会寄来这样一封没头没尾的信。

  “天下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啊,想必文若此时对我那封信应该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吧?”

  临菑城州牧府,埋首处理公务的李澈突然没头没脑的自言自语,而早已习惯这般情形的骑都尉田丰的面色没有丝毫波动,淡然道:“君侯的信可是有威胁的意味,难道不怕荀别驾负气而走?”

  李澈大笑道:“哈哈,若会负气而走,那还是荀文若吗?聪明人容易钻牛角尖,唯有当头棒喝才能唤醒,只要能清醒那么短短一瞬,他会想明白的。”

  田丰轻轻颔首,这话倒是不假,荀彧并非冲动之人,断不会因一封信而动怒。

  “所以君侯这般威胁,是希望荀别驾不要一意孤行?”

  “当然,家族和乡梓的羁绊有多深,元皓应该深有体会,纵然是荀文若这般‘王佐之才’,也绝难将之视若无物。终究还是要防着他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啊,这天下的聪明人很少,少一个都是莫大的损失。”

  “君侯不怕荀别驾更添厌恶?”

  “他是荀文若啊。”李澈有些感慨的道:“且不说他会不会因此生厌。纵然生厌,厌恶也是不会影响他的决定,他若真有一日决定要与吾决出胜负,那也必然是经过了精细的利益衡量·,而非是出于厌恶。”

  田丰微微默然,俄而叹道:“谦谦君子风,活的太难了啊。”

  “若他如元皓一般心直口快,有事说事,想必会舒坦很多。”

  “……君侯若是厌烦了吾之谏言,还请明言。”

  李澈打了个哈哈,笑道:“怎么会呢,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以元皓为鉴,正可明所得失,又岂会厌倦?”

  田丰抽了抽嘴角,沉声道:“今日之政务紧急,可不能拖到明天。”

  “……”李澈一愣,转瞬便沉浸入政务之中,却是连回话都忘记了。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