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乱(下)_季汉长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能为这大汉的坟墓撅一抔土,那是无上的荣耀啊!都到了这时候了,难道某要摇尾乞怜?

  先生,你道某人心不足,不依你计,你可知那袁本初派来的人又是何等张狂?某堂堂列侯、州牧之尊,他却视若袁氏家奴,仿佛能为他袁氏做事便是无上荣光?

  某偏要逆而行之,看看这袁氏能有何种能耐。先生此计一出,袁氏再不安稳,恐有灭门之祸,这便是对某最好的贺礼了,死又有何所惧?”

  看着越发张狂的董卓,贾诩暗叹了口气,这便是人心啊。

  人心是多样的,所求是不同的,朝中诸公以己度人,总认为董卓会苟安,求保富贵。

  董卓却是一个冒险之人,他敢顶着灵帝的圣旨抗命不尊;敢据军伍为私兵;敢无诏迫近京师。

  如此种种,俱是满朝公卿想也不敢想之事。此人一生冒险,却又屡屡险中求活,早养成了这行险的习惯。

  不愿求安稳,而是以死搏那一份可能性。

  然而贾诩所求却又与他不同,董卓求的是大乱,贾诩求的却是大乱之后的大治。

  此次必能让那人清醒过来,大汉朝缺一个独断专行的人,需要这么一个人将天下重新凝聚起来。

  董卓的笑声渐息,他对着贾诩摆摆手道:“先生还是走吧,战乱一起,恐怕难以保全。”

  贾诩皱眉道:“董公放在下走?”

  “先生这般有趣,若是死在此处,今后的天下未免太过无趣了。若某胜了,当效文王访太公,请先生出山。

  若某败了,有先生在,这些公卿今后也别想安生。此时是大兵争雄之时,在战场临机之事上,某可未必弱于先生。”

  这是一名百战宿将的自信,董卓自桓帝时为郎,已征战近二十年。虽然有不少败绩,但他本人无疑是一员老将。

  贾诩也是点点头,谋略在战前,这方面董卓给他提鞋都不配。但是临机决断上,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思考,沙场宿将的直觉更为可怖。

  他转而又淡淡的道:“在下这些行为可都是利用,董公无丝毫怨怼?”

  “若无怨怼那是笑话,先生觉得某成不了霸王,做不了天子,某便做给先生看。先生若死了,又如何能看的到这一幕?”

  董卓从腰间拔出一把小刀细细把玩,拿刀在贾诩颈边划过,又笑道:“再说了,以先生的谋略,恐怕早有所准备,某真的能留下先生吗?若是凭生变乱,那才是得不偿失。”

  贾诩并不接话,只是淡然道:“既然董公心软了,那在下再最后劝一次,董公在面对黎庶之时,若能心软些,恐怕未必会落到今日这般地步。”

  董卓眯了眯眼,他知道贾诩的意思。他纵容白波袭击护灵队伍,便是丝毫没把白波肆虐雒阳左近的危害放在心上。

  若是当时心中有此一念,自然不会等到大乱后再进军。

  “先生,这就是某的性子,改不了也不想改。若胜了,天下事在我,蕞尔小民何足道哉?

  若败了,死后之事与我何干?”

  平静而又无忌的话语,贾诩也只能对着董卓深深一揖,董卓坦然受了一礼。

  看着贾诩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董卓怔怔出神,一直到李傕等人备军完毕,他才重新坚定了意志,宏声道:

  “将士们!将兵向洛,公侯府邸,美人珠宝都等着你们!是大丈夫,便随某搏出一个富贵来!”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诩为卓谋,劝卓念黎庶不易,卓恣意曰:“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黎庶何足道哉?”

  诩乃知卓不可匡,遂去。

  ——《英雄记》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