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9章:房县纪闻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菜的方式,说话等等红白喜事更能看出,就和襄阳府有所不同。

  还有汉代的黄香,在小西关有座黄孝子祠,碑文尚在,明代御赐忠孝名邦挂在当时城东门,忠说的是尹吉甫,孝说的就是黄香。

  房县史称“帝王流放之地”,房县系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湖北房县、黑龙江、海南、新疆),且房县是中国中心地带,流放等级最高,从皇帝、皇亲国戚、王侯将相等。

  秦始皇灭赵国后不杀赵王,将赵王迁流放于房陵,《史记》载:秦始皇仲父、相国吕不韦家族一万户、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户被流放于房陵。

  《资治通鉴》载:汉武帝时的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汉景帝孙刘勃、隋文帝太子杨勇等都被贬房陵。

  众人随即走进一家酒店,只见招牌上写着“来亨”字样,甄辂默默记下了这个位置,这是杨若兮之前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一个地方。

  “客官里面请,您几位啊?”

  “四位。”

  “您预定的位置已经准备好了,请您稍坐,好酒好菜马上就来。”

  四人坐定,不时便有人端上酒肉来,很快速地上菜了,其中就有一道本地招牌菜,盘鸭。

  盘鸭是湖北房县闻名的风味名吃,此菜光彩黄亮、味鲜香浓、菜形美观。

  根据《房县志》的记载:鸭出西关数十里泉水湾,绕岸百余家,花柳映带,泉眼数十孔,河水清澈,水生细暇,鸭食易肥,此谓房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盘鸭就是当地地方官敬奉天子的贡品。

  房县盘鸭的制作与一般的烤鸭、烧鸭、炖鸭有明显的区别,盘鸭的制作十分考究,要经由选鸭(一般选大小相当的两只鸭)、宰杀、退毛等工序。

  最具特色的加工方法是净毛后,将鸭腿爪放入沸水中,速放速取,连续数次,捋下黄及揉遍鸭全身上色,用刀从鸭背开腔,取出内脏,洗净腹腔,撤上适量椒盐、五香粉,沥尽水分,然后将大小适当的两只鸭搭配成对,两背相对叠放,将腿翅互为交错蜷曲于两只鸭相对的夹缝两边,头颈交叉垂于两旁,用绳绕鸭缠数圈扎实,置平板上,用石块压数日成型后,剪开绳子,两只鸭身合一体,好似卵形大菜盘,故而得名“盘鸭”。

  可用刀将盘鸭切成鸭片,蘸着调料吃,也可剁成块,用鲜汤炖着吃。

  黄酒为该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作为钦点贡品而誉满京师。

  房县黄酒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

  据史书记载,“白茅”是房县黄酒最早的称谓,此后又有“黄酒”、“皇酒”、“白马尿”之称。嗣圣元年(684年),唐高宗之子李显,被其母武则天贬到房陵(房县旧称)做庐陵王时,最喜欢饮用这种酒,被人称为“品酒郎君”。

  他曾做诗“此酒只应天上有,瑶池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