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5章 “三毛”_官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上午,骆志远跟着宋建军去采访市里的一个重大活动。

  孙建国去安北市第三毛纺厂考察调研。这是孙建国代理主持安北市全面工作以来,第一次高调亮相,在市委宣传部的协调下,本市各大媒体都不敢怠慢,纷纷派出了各自的报道组相随。

  纺织业一度是安北市的支柱产业,在80年代中期到达辉煌的巅峰。当时,市里大大小小的纺织企业,超过50家,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当然是六家市属国有企业——以第一毛纺厂、第二毛纺厂、第三毛纺厂为代表。

  但受大环境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纺织行业开始走向萧条,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危机。中小民营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而国营大企业的日子更加不好过,安北“一毛”已经履行了破产手续,“二毛”被外商兼并转行,硕果仅存的“三毛”也频临倒闭,已经减产减员,上千工人多数都下岗回家,留守坚持生产的在岗职工也是人心惶惶,好几个月不发工资了。

  对于市里来说,如何盘活这家毛纺厂是一个严峻的课题。这已经不是国有资产缩水、血本无归的问题了,而是众多下岗工人的生存问题。“一毛”加上“三毛”的下岗职工,累计有两千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年轻职工迫于无奈自谋了出路,而剩下的三分之二近一千五百人生计无存。

  最近这些毛纺厂的下岗职工不断去市政府上访聚集,孙建国头疼欲裂,不得不正视和面对这个问题。

  虽然是全国性的市场问题,纺织企业职工下岗也不是安北市独有的现象,但涉及这么多人,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酿成不稳定的**、社会问题。在当前这个孙建国雄心勃勃要接任市委书记的关键时刻,他不敢不重视。

  这是孙建国连番去“三毛”实地调研的关键因素。

  他先后三次召集市政府会议,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给众多下岗职工一个合适稳妥的出路,让这些人不至于到处上访,给市里添麻烦。可这么多人,市里纵然想要安置也无能为力——而想要逆势而动,让毛纺厂起死回生,更是难如登天。

  “三毛”的党委书记兼厂长薛蓝带着两个副厂长与孙建国率领的市政府有关部门主官一行十人,在会议室进行气氛凝重的座谈。骆志远坐在专门给记者安排的席位上,打量着脸色凝重的孙建国,眸光中掠过一丝光亮。

  薛蓝不疾不徐地给孙建国汇报着现在三毛厂的基本状况,他的汇报不时被孙建国粗暴打断,足见孙建国此刻的情绪相当糟糕。

  “三毛”现在已经到了不破产不行的程度了。继续开门生产,每天都是数十万的亏损累积,这样撑下去,后果会更糟糕。但关门破产,不要说薛蓝这个厂长很难做出决定,就算是孙建国这个事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