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千六百四十一章 无人机_诛日之战汉武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击日军装甲集群地点。

  特殊部队有汉华军一个机械师规模,但从部队肩章图案分析又绝对不是汉华军合成化部队。

  从装备判断,只是接近;

  以自走防空部队、无线电部队为核心,但却拥有远超出合成化师,加装各种无线电设备的特殊牵引车辆和大型羚羊指挥车。

  这是一支从未在战场露面的部队,依附在汉华军火箭军编制当中,指挥部称之为‘无人机部队’。

  东西伯利亚重燃战火,双方由空中延伸开的大战已经持续并超过一周时间,期间爆发了双方单日数千家架次各类型飞机对战长空的激烈空战。

  也大量有日军、苏军和汉华军高空高速侦察机的不断渗透侦查,但对于苏日军工区的核心地标定位,直到8小时之前汉华军指挥部适才完成了相对准确的图标。

  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火凤凰1小时之前入夜对伯力军工执行轰炸的四支战术编队。

  “台风”战斗轰炸机是可以担负远程夜间侦查任务。

  所有出击向苏日军工区“台风”战斗机在突入以及完成轰炸后撤途中拍摄了区域内大量照片。随后就是基地内技术人员根据照片以及白细胞所提供概略资料分析定位出苏军、日军军工核心区域地标。

  最终拉开了汉华军又一次跨时代的出击序幕。

  汉华军的战争从来不能以常规论断定型,就像王耀武所评价,武器的先进只能说具备了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真正决定作用的是兵法韬略以及指挥员运筹帷幄。

  东西伯利亚战事打响,汉华军有利用老式伊-15取得对苏军多兵种集团军‘雌鹿’武装直升机的完胜,这就是战场的审时度势和对武器性能的充分利用,也是指挥官睿智的体现。

  但汉华军又从来没有放弃过高科技装备的追求,更多时候高科技武器确实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或者巨大的战略威慑力。

  比如蚕式飞弹,蚕式飞弹的出现让汉华军海军轻而易举掌控了黄渤海区域制海权,这是武器效能的体现。

  在具备一定程度雷达隐身能力的“台风”战斗轰炸机、战略威慑性能的“蚕式”飞弹研发期间,唐宫同时在不断的投入技术力量开展了代号为“流星”的无人机研发项目。

  无人机研发投入实战,看似在文建阳穿越的时代遥不可及,其实不然。

  后世历史,无人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英国名为卡德尔的将军就向军方提出了研发一种可以不用飞行员驾驶,利用无线电操控的小型飞机,小型飞机进入地方区域投弹攻击,这种建议被提出立刻得到英国军事航空学会支持并进入实际开展层面。

  1917年,英国研发出无人机,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无人机在实验中因为屡屡发生故障最终军方层面的研发终止。

  但无人机的研发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