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无中生有_大宋的天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赵匡胤回到开封,潘美紧跟着就来密奏,道:“臣昨日回到府中,听到一则坊间传言,臣觉得事关重大,必须告知陛下。”

  赵匡胤道:“是何传言,你且说来听听。”

  潘美环顾了一下左右,赵匡胤让太监和宫女退下。潘美道:“传言说到什么‘金匮’之事,臣甚感疑惑。”

  赵匡胤正色道:“什么‘金匮’之事?卿细细道来。”

  潘美道:“说是太后病重之时,曾留下一个小金盒子,说什么陛下将来传位,立长不立幼,采用的是兄终弟及,先传光义,再传德昭……”

  赵匡胤沉思了片刻,道:“卿以为如何?”

  潘美道:“陛下当年驰骋高平,也不过二十出头,德昭已然成年,德芳即将加冠,何来‘立幼’之说。此事非同小可,不知造谣者是何居心,望陛下早作定夺。”

  赵匡胤手捻须髯,点头道:“朕知矣。”

  潘美起身道:“臣告退。”说完,退出御书房。

  听到潘美的奏报,赵匡胤心里很清楚,他们兄弟之间关于皇权的争夺已经到了公开叫板的地步。

  ◆金匮之盟

  潘美所奏的“金匮”之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宋史•杜太后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情:杜氏病情加重,自知命不久矣,召宰相赵普进宫,前来听取遗命。

  太后问太祖道:“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

  太祖呜噎不能对。再次问太祖,太祖道:“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祖先和父母积德所致!”

  太后道:“不然,只是由于后周世宗柴荣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长德高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

  太祖顿首泣道:“我一定听从你的教导!”

  杜太后为了防止宋太祖食言还让宰相赵普在一旁作证,对宰相赵普道:“你一起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

  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在纸尾写上“臣普书”,把它藏于金匮之中,命令宫人谨慎小心掌管。此即金匮之盟的由来。

  《宋史》的这个记载,是在传言的基础上出现的,他出现在赵光义登基之后,之前的史书里面是没有这一条记录的。关于“金匮之盟”,这里面可谓漏洞百出。

  首先这里面有个矛盾,杜太后去世时,是建隆二年(961),《宋史》载:“六月甲午,皇太后崩于滋德殿。”当时的宰相是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赵普拜相是乾德二年(964),太后已经过世两年,在时间上对不上。

  其次,赵普当时是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从四品官,是否担当得起太后的托付,不怕将来人微言轻吗?如果赵普中途出了个意外,比如死了或是贬谪,这个托付岂不落空,金匮之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