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 以德治国 (求订阅!)_大秦有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的百姓在这里繁衍生息,子孙绵绵不绝,祖先们的历史一代接着一代传承了下来。

  等到齐王建这一代,忽的齐国覆灭了,成了秦国的一个郡。

  一开始,齐国人自然不乐意,但是这慢慢地,齐国人享受到了和平的好处。

  齐国一带,本就多渔民,没有战事,渔民们自然乐得自在。而齐国的富商大贾,更是从天下安定的事情上受益颇丰。

  尤其是新下达的政策,已经颁发的新币,市场正在被重新整理,邯郸城变了,管理越发严格了,但是乱子越来越少了。

  秦国这个国号,正在越来越深入人心。

  彼时,齐国上下闻名的名医淳于意,他听说了这件事后,居然起了入仕之心,但这入仕之心,并不是去为邯郸郡王出谋划策,而是到邯郸小学征辟为老师。他要专门教导子弟行医看病。

  秦国的小学里,除了教人认字,还开设其他科目。

  【不要自行带入,小学在当时其实是唯一合法的教育机构,地位非常之高,不是我们现在以为的小学老师。】

  淳于意这一举动,引的旧齐三郡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感到惊奇。

  淳于意这样的名医,居然去了秦国人开设的小学为老师,一时间,邯郸小学风靡邯郸郡,人人都想去邯郸小学一睹淳于意的风采,同时希望能学到岐黄之术。

  这件事自然首先惊动了郡王,随即很快又上报给了身在咸阳城的扶苏。

  收到这个消息时,扶苏还坐在地上对着地图发愁。

  匈奴这一战,不可避免,李信若真的主动进攻了,或许能成功,但是之后呢。家里正乱糟糟的,还要多开一块地!

  李信啊,你是只有手中有了大军,便饥渴难耐了。

  扶苏打开一边的奏章,却看到一则来自邯郸郡的消息:

  “皇帝陛下,今有齐人淳于意入邯郸小学为教,一时间齐儒入仕之风不可遏制,纷纷登临郡府,毛遂自荐。一时间,邯郸城中盛况空前。请陛下嘉赏淳于意。”

  扶苏打开看了,自然眼前一亮。

  淳于意,西汉非常有名的医家。

  多少王侯争相想让他去给他们看病,但是都求不到,最后诬告淳于意,淳于意就被押送去了汉朝长安城,文帝不仅仅赦免了他,还废除了肉刑。

  “真是喜事一件!”

  二世高兴之余,将奏章递给淳于越。

  没了冯去疾,儒家的人上台再自然不过。

  淳于越看完后,也对二世道喜:

  “皇帝陛下,淳于意此番做了齐人表率,齐国有识之士竞相入仕,实在是巩固陛下治国之基。”

  “朕要好好嘉赏此人。”

  “陛下,臣以为,陛下应该嘉赏的并非淳于意,这真正应该被昭告天下大肆嘉赏的人,实则另有其人。”

  “哦,仆射这是何意?”

  “诸侯王被封久矣,可是至今传来佳绩的,只有两位。一位是辽东郡郡守,益地千里,主动上报,开疆拓土,扬大秦之威;而另一位,便是邯郸郡守。从前邯郸郡守便以孝道闻名,朝中上下都十分敬仰佩服。若非邯郸郡守以自己的德行感化齐国民众,邯郸郡如何会出现这种盛况。”

  “臣以为,陛下应该广诏天下,宣扬邯郸郡守的德行。”

  要落实仁义,就得在多方面贯彻执行。

  淳于越的建议,扶苏欣然采纳。

  “如果天下人人都能像邯郸郡王一样,以德行感化教导民众,天下岂有不安之理。朕一定要好好的奖赏邯郸郡王。至于这淳于意,朕更要赏赐他千金!仆射之言有理,朕这就颁诏。”

  待到此事稍歇,章邯见皇帝心情不错,这才道:

  “陛下,丞相已被安葬了,那冯劫的事情……”

  二世脸色哗的一变。

  (我去微博剖‘徐州八孩’事件了,今日就五千字了,拜拜,大家晚安!)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