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一一章 杜英不在时的都督府_晋末多少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昱和谢安蠢蠢欲动,认为找到了借刀杀人的好机会,才和杜英的往来更加繁密,乃至于现在甚至都已经不打算遮掩了。

  那么这一次让出琅琊,杜英又会开出什么条件呢?

  桓温的目光落在罗友身上,罗友会意,大司马显然还是想要和关中谈一谈的,那就到了谈条件扯皮的环节,这自然不需要、也不应该是桓温亲自下场。

  “杜都督有心了。”罗友做了一个情的手势,“大司马军务繁忙,还请尊使到侧厢暂且休息,两军之间的合作,且由余代大司马和尊使商议,尊使意下如何?”

  阮宁不由得看了桓温一眼。

  桓温威严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的确是这个意思。

  阮宁的嘴角不易察觉的微微翘起,接着便用拱手低头的动作加以掩饰:

  “如此甚好,余先告退。”

  ——————————-

  陈留郡,酸枣。

  杜英见到了从长安赶来的袁宏。

  他不在长安的日子里,长安都督府的事务一开始是由阎负和袁宏负责的,而谢道韫居后实际主持。

  阎负狡诈而袁宏毒舌,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人”,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产生口角。

  而谢道韫虽然在实质上代表杜英掌权关中,但还是在名义上有所缺乏。

  众掾史对谢夫人还是信服的,一针见血的目光以及其背后所掌控的军权,都让他们愿意听从谢道韫的调遣。

  但是谢道韫本身却并不是非常愿意插手都督府的大小事务,大概是因为谢道韫总觉得自己这么做名不正言不顺,难免有“后宅干政”的嫌疑,患得患失之下,反倒是不想管袁宏和阎负的角力。

  爱惜羽毛,也是谢道韫为数不多的缺点,但也能够理解。

  之后王猛抵达关中接替谢道韫,在王景略的手中,自然就没有什么琐碎事不能管太多的说法。

  在太原之乱中杀的人头滚滚的他,是带着一身血腥味走马关中、坐镇都督府的。

  无论大小事宜,王猛毫不客气的一把抓,再加上谁都知道这位都督的亲师兄在都督心中有怎样的分量,所以无论是心肠狭小的阎负还是自视甚高的袁宏,都不敢造次。

  发号施令,下面的人就得乖乖听从照办。

  什么,闹别扭、互相下绊子?

  你们两个可以选择一下,明天谁上菜市口了。

  袁宏和阎负老实了一段时间,到底是井水、河水互相容不下,当然这也说明以袁宏为代表的江左士人和以阎负为代表的北方本地士人之间仍然存在深深的矛盾。

  或许是因为思想观念上有激进也有保守,或许是因为地域出身上有觉得自己根正苗红而对方曾经投靠胡人,又有觉得自己从龙甚早、有底定之功,而对方只是半道来投······

  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却也说明都督府内部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

  只不过杜英和王猛协力在维持一种平衡罢了。

  当然,这平衡看上去比江左那人人想着背刺的平衡要稳固很多。

  现在关中正步步攻占河南河北之地,又有大批州郡落入王师的手中,而推行关中新政以尽快恢复凋敝的民生也迫在眉睫,所以杜英从关中抽调人手前来增援,并且明确指出他需要熟知关中新政的高层人才。

  袁宏于是自告奋勇带队前来,今日正抵达酸枣。

  和他同时抵达的,还有王猛送来的文书,八百里加急,赶上了提前几天出发的袁宏。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