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一章 绝户毒计_朝为田舍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疏。

  每写一句便悬笔停在半空,凝神沉思许久后,才缓缓地再次下笔。

  这是一道建言疏,名为《觐天子陛下平吐蕃策》,里面详细地叙述了顾青对平吐蕃的战略谋划。

  这是一盘顾青个人能力无法完成的大局,他只是布局的人,但需要朝廷毫无保留的支持才能实行下去。

  一己之力无法平一国,但以一国之力平另一国,胜算便大多了。

  如今唯一的问题是,李隆基愿不愿意相信他,有没有胆子敢跟着他这个年轻臣子赌一次。

  不可否认,这个战略布局有些冒险,任何一个环节露了馅儿都可能功败垂成,前期投入的物力人力算是打了水漂儿。

  但凡事有弊也有利,相比之下,此事利大于弊。

  顾青对吐蕃用的是绝户计,也是后世俗称的经济战或贸易战。

  前期铺垫设局,诱使吐蕃人将经济作物如各种药材等,取代他们的农作物青稞种植,然后高价收购他们种出来的药材,一年两年后,吐蕃人尝到了甜头,甚至吐蕃的贵族豪强也尝到了甜头,那么吐蕃国内仅有的百分之一的耕土都没人再种青稞,转而去种植各种药材。

  吐蕃的主粮青稞在一两年后必然大大减产,难以供应百姓和军队,他们只能用钱去买邻国的粮食,而吐蕃周边邻国唯一盛产粮食的只有大唐。

  于是吐蕃和大唐只能达成一种亦友亦敌的怪异关系,我们仍然敌对,但不妨碍我买你家的粮食,不知不觉间,吐蕃的粮食命脉便慢慢掌握在大唐手里了,而战争的主动权也同时掌握在大唐手里了。

  一旦大唐决定攻打吐蕃,只需提前一年断了对吐蕃的粮食供应,再举兵攻打,那时的吐蕃人连饭都吃不饱,手里有钱也无处买粮食,那么军队还剩下多少战斗力?

  一个国家的军队连基本的粮食都供应不及,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条计策是实实在在的绝户计,它的歹毒之处甚至比明刀明枪的战争更甚。

  战争不过是两军拼命,死个几万人算是很惨烈了,但顾青的绝户计却可以让吐蕃整个国家的百姓断粮,算起来死亡者何止百万。

  计策的前期是阴谋,计策的后期便是堂堂正正的阳谋了,就算那时吐蕃人反应过来了,没有一两年的拨乱反正恢复耕土,他们也缓不过气来,这一两年里,大唐掌握了主动权,机会实在太多了。

  这个计策不是顾青首创,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拜管仲为相,管仲为齐国出策,大量收购邻国鲁国的布匹,不惜耗费巨金抬高价格从鲁国购买,鲁国百姓得了实惠,举国皆织布纺绨,再也无人种地耕田,用卖布换来的金钱购买齐国的粮食,渐渐地对齐国的粮食形成了依赖。

  后来管仲下令断了对鲁国的粮食供应,偌大的诸侯国分崩离析,鲁国国民纷纷逃难入齐国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