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章 探讨计算机_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的计算机太过庞大,耗电量也大,普及有难度”,赵爸一看就是了解过国内的计算机技术。

  赵爸提到的应该是1959年,中国仿制苏俄БЭCM-Ⅱ计算机研发出104机,速度勉强达到1万次,但是由于组装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二极管,占地超过400平方,电子管经常损坏,可靠性不高。

  104机在交付航天与军工部门后,完成了多项重大项目的多项科研运算工作。

  虽然104机性能与丑国的RCA501型计算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却与同期起步的鹦国、RB等计算机水平相差无几。

  “是的,目前的计算机确实庞大,但是,现在晶体管的出现,可以大大缩小计算机的体积,也会极大地降低功耗,可靠性同步也会提升几个数量级”。

  李国成见二位对计算机感兴趣,组织语言,想影响他们,进而使得上层重视计算机,避免后世的连续落后,最不济利用他们的支持,自己可以组建团队继续研究半导体。

  “如果我没有记错,109乙机就是晶体管计算机,投入太大,只用于国防重点项目,想普及太难。我们国家还是太穷,外汇也少,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现在计算机的投入我们已经难以为继了”。

  赵爸也没有看不起李国成,毕竟109乙机还在测试阶段,普通人也接触不到。既然被老爷子强行拍板,赵爸正好用这些不算机密的内容敲打他。

  没有想到赵爸对计算机理解的这么深入,李国成之前以为国内在这个阶段没有继续研究计算机,但是他知道历史,中国从现在开始,计算机技术开始与国外拉开差距的,而且是越来越大。

  大学时好像听老师讲过,华夏在这个年代的科研技术主要是为国防科技服务,只有大投入,没有产生社会经济效益,负担越来越重,无奈才逐年减少投入。

  想到这里,李国成就更加兴奋了,既然国内已经有了晶体管计算机,那么,只要能够说服他们,得到他们的支持,芯片研发就能继续。

  “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现在国家在计算机研发上只有投入,没有经济回报,如果我们把计算机用于民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就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如果产品过硬,还可以赚取外汇”。

  “那不可能,现在的计算机太昂贵,也太娇贵,搞科研计算可以,其他的想也不要想。”

  赵爸他们针对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多次开会讨论,最后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降低投入。

  “那如果把计算机集成到一个模块里呢?”李国成把后世单片机的理念提前十年提出。

  “这怎么可能?!”。

  “完全可行,现在计算机之所以庞大,可靠性低,主要的原因的晶体管是分立的,他们之间用线路连接,容易污染和损坏。

  我们军队的三三制,最小战斗单位是班,3个班组成排,3个排组成连,连又组成团、旅、师、军,直到组成军区。如果把计算机的功能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小模块组成大模块,直到组成计算机。

  在一个生产晶体管的晶圆上同时制备几十上百个晶体管,他们之间用金属丝连接,完成一个或多个最小功能,然后用陶瓷或塑料封装起来,这样是不是体积会缩小很多,抗污染能力也提升了。

  随着技术成熟,完全可以把这些功能全都集中在一个大的模块里,体积只有烟盒、火柴盒那么大,是不是就可以用于民生了,比如机床自动控制”。

  李国成直接讲嗨了,二人细想好像是可以实现,慢慢也兴奋起来。

  求推荐!求月票!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