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5章 模型_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模型

  “行,那咱们到点儿电联汇合!”李轶生点点头,吴桐不是三岁小孩子,他们就是担心吴桐的安危问题,也不能跟得太紧,省得孩子觉得不自由,容易逆反。

  大会会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吴桐不是任性的孩子,不出会场,说到做到,他还算放心。

  “遇到什么问题,千万先别和人起冲突,及时联系我们!”分开签,李轶生再三交代道。“我们的电话,都保持开机状态的。”

  会场礼貌要静音,但不影响他们铃声改成震动,握在手里容易感知到。本次大会,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看护好吴桐。

  “没问题!”吴桐比了个OK的手势,向着她第一个目标,偏微分方程的报告进发,研究流体力学,偏微分方程,是必要的内容。

  “解的存在唯一性,可研拓性,以及关于初始条件的依赖性,进一步考虑,线性方程···”动力系统与常微积分方程的报告会,正是来自国内的傅教授在做报告。

  吴桐悄悄地到场,找了个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静静认真的听着,时不时做些重要记录,或者对思维碰撞激起的片段感悟记录。

  隔行如隔山,她在数学上的积累可以说得上国内顶尖,但是在动力学或者说是发动机这个版块,那就是纯纯新人小白。

  网上找的资料大多泛泛不精,从泰山回去后,她又从京大渠道以及国际渠道找了不少这个板块的书籍资料。

  细细研读,理论知识版块,看得懂倒是能看得懂,但是所见所识、基础过于浅薄,她觉得自己还是属于空中楼阁,没正式入门。

  以中轴线为水平,设风阻为X,最大飞行速度2.5马赫,长度18.90米,翼展13.56,高度5.08米,机身面积78.04,空重···

  这已经是开幕式后第二天下午,吴桐在今天最后一场报告得到了些感想。

  真的有些本末倒置,事倍功半,被固有思维限制了!

  不过,对动力学的研究也不算白费,转化问题也需要些基础知识,最近对流体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与日俱增,她的想法,已经渐渐从最开始兴致突起的发动机,延展到目光所及的版块。

  几个参数跃入她的思维,吴桐垂首在笔记本上行云流水的验算开来。

  吃罢饭,和李老师告知了下,她明天中午要为下午报告会的做做准备,顺便整理下这几天所得,明天中午就不出去了,不用等她。

  “···根据动力··转化模型···”

  矩形横截面冲击力为···,中等后掠角,计算得到,中机侧面内倾角为35度···同步升阻比···

  根据她曾看到的部分参数,吴桐开始转变数学问题,化做数学模型计算着,转化为理想数据。因着涉及敏感问题,吴桐很多称呼直接用了代指或者圈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