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26章 印象初改观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5章印象初改观

  两天后。

  晌午时分,东升街道办。

  李建昆颠着“缝合怪”过来时,小院里停着一辆绿吉普,几名大檐帽正好从厅屋走出来。

  和平刀具厂的腌事,动静闹得着实不小,像这种一家工厂管理层集体腐败的事件,极其罕见,饶是没有见报,坊间亦是传得沸沸扬扬。

  “咚咚!”

  李建昆来到街道主任办公室。

  木艺茶几上放着几只待客用的白瓷杯,带着尖头杯盖的那种。

  大檐帽们显然刚从这里离开。

  “小李啊,来来,快进。”

  “家”里发生这种丑事,周慧芳的心情其实算不上好,但看见李建昆后,仍然扬起笑脸。

  两人坐在木艺沙发上,拉过一会家常后,李建昆打听道:“处理意见下来了吗?”

  “严办!”

  周慧芳沉声道:“这股歪风邪气必须遏制,孙光银像你说的,肯定没了。牛春建大抵出不来,邓忠武那些个,都是十年往上。现在只有罗宝丰不清楚,他又牵扯进来,我估计好不过牛春建。”

  李建昆倒吸一口凉气。

  比他想象的还猛。

  由此可见,这年头,做人还是低调点好啊。

  “不提这些晦气事。”周慧芳摆摆手道,“今儿找你过来,是想跟你谈谈和平厂的后续事宜。”

  李建昆含笑道:“职工我们全部接收呗,当然了,还有生产资料。”

  周慧芳拍拍他的手背说:“嗯,算是了却我一桩心事。那厂子呢,你们不想要?”

  李建昆怔怔道:“这不合规吧?”

  岂能不想?

  龙刀的生产效率极低,往后扩大产能是必要之举,而产能提升需要相关配套,厂房是基础。和平厂里还啥玩意不缺,极为省事,等于捡一个大便宜。

  但是,和平厂是一家正儿八经的集体工厂,他们要是占下,以后保不齐整出什么幺蛾子。

  周慧芳颇为伤脑筋,“我是瞅着空在那里,怪可惜的。”

  李建昆思忖说道:“要不这样吧,我们租,以合理的价格租用和平厂。”

  “好主意啊!”周慧芳眼神明亮,惊喜拍手。

  这样不仅不浪费,又能给街道挣一笔收入。

  别看龙刀厂承诺每年上缴三十万美金,这可是外汇,街道一分都留不下,区里会返多少补助款,还是个未知数。

  “您老开会合计个价码吧,我不还价。”

  李建昆打趣道:“但也别太便宜,那可不是好事,是给我们按定时炸弹。”

  如此善解人意的孩子,哪里去找哟?

  周慧芳拉着他的手,半个时辰舍不得放开。说起来,咱那孙女长得也是如花似玉啊,前年咋这么想不开,让她提前嫁人了呢?

  仅仅一天后,街道办下来结果――

  同意龙刀厂承租“原和平厂”的厂区,及所有生产设施,每年租金八千元人民币。

  李建昆喊来老林,当日签订合同,暂定租期五年,并当场支付第一年租金。

  街道办得到一笔巨款,犹如久旱甘霖,极大解决债务和某几项亟待落实的问题。

  李建昆再送他们一个好事成双。宣布将在东升街道范围内,招聘一百名新工人。

  彼时会议室里,以周慧芳为首的一众街道干部,高兴得直接蹦起。

  ――

  东升街道虽然这样喊,实则它的所属范围远不止一个街道,68年之前,叫作五道口街道办,90年代后,又称作学院路街道办。

  隔日,五道口的几条主要街道,以及居民区的宣传栏中,多出一张招工告示。

  从清晨被第一个人发现后,消息立马引爆,后面宣传栏前人流不断。

  不少人获知消息,喜大普奔,完全忘记出门是准备买菜的,还是遛弯,撒丫子往家里赶。

  只怕错过大好事。

  这年头,谁家还没个家里蹲?

  陈秋慧挎着一只竹篮子,快走到菜场时,发现路口宣传栏边,黑压压一片人头,不知发生什么大事,也跑过去凑热闹。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