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2章 生不逢时的悲剧英雄,卢象升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柱里,却异常的平静。

  良久之后,卢象升这才露出一丝哀莫大于心死的苦笑,喃喃道:“明末.我大明.还是没了吗?”

  【崇祯十年九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口山来犯,杀总督吴阿衡,进抵石匣、牛兰。

  朝廷命卢象升督天下援兵,以宣州、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

  卢象升此时正在为父亲服丧,在接到命令后,他身着孝服,脚穿草鞋,便匆忙赶往京城郊区。

  其时朝廷上的实权派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是主张议和。

  卢象升进京与他们讨论过后,大感沮丧,叹息说:“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译文。”

  意思是“我承蒙国家厚恩,常常恨不得为国捐躯,这一次倘有不幸,只有抛头颅的一条路可以走了。”】

  李世民忍不住感慨道:“好一员忠臣良将!要是生在我大唐,朕一定会以国士相待!”

  “朱由检啊朱由检放着这么好的大将不用,你却偏偏用一些奸佞?”

  “卢象升,你要是早生两百年就好了”

  卢象升当然听不到这些吃瓜皇帝们的感慨,他此刻还沉浸在为国捐躯的悲壮情怀之中。

  因为在他的现实世界里,现在的时间正好是崇祯十年,九月!

  崇祯帝想和,卢象升是知道的。

  可问题是,卑微的乞和不过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在外忧内患之下,不去解决根源上的问题,大明迟早还是会走向灭亡。

  【崇祯十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率八万清军再度进攻京师外围,崇祯急召宣大总督卢象升火速驰援,委任他“总督天下兵”,拱卫京师。】

  【可兵部尚书杨嗣昌却主张与后金和议,欲联合监军太监高起潜陷害卢象升。】

  【清军南下,兵分三路:一路由涞水攻易县,一路由新城攻雄县,一路由定兴攻安肃。】

  【卢象升进驻保定,命令诸将分头出击,大战于庆都。】

  【编修杨廷麟因在奏疏中提到了宋代的往事,说只要内部有耿南仲在,李纲就绝对建立不了功勋;只要有黄潜善在,宗泽就只能含恨而死,因而触怒了杨嗣昌,被改任为兵部主事,命他到卢象升那里去策划行营事务。】

  【同时,朝廷还削夺了卢象升的兵部尚书头衔,让他只能以侍郎的名义视事,甚至断绝了他的粮饷,还借口云南、山西地区告警,又调走了王朴的部队。】

  【卢象升带着他那仅仅只有五千人的残部,露宿于郊野。】

  【宣州、大同、山西各地的父老听说后,主动聚集到他的军营外,请求道:“天下动乱不宁,已经有十余年。

  你为大明朝廷,为天下人而不惜自己的性命,出生入死。

  可是现在,奸臣在内,孤忠见嫉,让伱孤孤单单地呆在这荒郊野地,连想吃一顿饱饭也办不到。

  不如听我们的劝说,把部队转移到广顺,重新招募一支义师。

  三郡子弟听说你去了,一定会十分高兴,只要你振臂一呼,十万人立刻就可集结起来。你何必在这里孤立无援、坐以待毙呢?”

  卢象升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但却回答父老们道:“我自与贼决斗起,虽经数十百战,还从来没有大败过。

  眼下只有这五千疲乏士卒,食尽力穷,这完全是由朝廷上的权臣故意造成的。

  我早晚只有一死了之,不想再连累父老们了。”

  百姓闻言,号泣雷动,纷纷拿出仅有的一点口粮,或一斗,或两升,送给卢象升以充军饷。】

  看到这儿,平行世界的百姓们无不潸然泪下。

  为国为民的忠臣竟然落得如此凄凉的地步,怎能不让心中悲戚。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