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章 啃完一根还有一根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驾着小船出城向秦军投降,魏国灭亡。

  你别说,若是魏王假再带个斗笠,披个蓑衣,这画面还挺有意境。】

  “.”

  “苏上神,论皮还是你最皮。”

  “我能想象那个画面,就是魏王假恐怕会有点儿委屈.”

  【覆灭魏国之后,秦王嬴政又派李信、蒙恬之父蒙武率二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攻楚。而秦灭楚,是付出巨大代价的!】

  【战初,嬴政问其两位大将,李信和王翦,对于征讨楚国他们所需兵力的看法。

  李信满怀自信,说是只要二十万兵力,就可直取楚都;而王翦则坚称他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

  嬴政以为王翦已经老了,年老胆怯,过于保守失去了军人锐意进取的心气儿。

  最终,嬴政选择了李信,而王翦则选择告老还乡。】

  【嬴政看似赞许李信的勇敢,实则忽视了王翦深思熟虑的策略。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始皇用李信为主将,蒙恬为副将,起兵二十万,兵发楚国。

  李信祖居赵国,祖上是大夫出身,为将的开端人物是李同,此人在赵武灵王帐下为将。

  李同的儿子赵国相国李兑,勇不可当,他饿杀赵武灵王于沙丘宫。

  李兑去世之后,李氏家族在赵国受到排挤打压,一部分人迁居到秦国,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过程。

  李氏家族勇猛善战,到第五代李族,已经在秦军当中担任将军。

  第七代李崇,官至陇西太守,在秦人的发源地上当了太守,李氏家族不简单。第八代李瑶,官至南郡太守,掌管楚国旧都郢都附近区域,李氏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信是自李同以下第九代人,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

  【李信率秦军主力出兵后,一路攻克平舆、郢陈,蒙武率一部秦军攻取寝城,最后两军于城父会师。

  秦军虽说连克数城,但始终没有与和项燕率领的楚军主力发生正面交战。

  而项燕却趁李信孤军深入之时,尾随其后,待秦军锋芒尽失之时,绝地反击,连追三日不舍,大败秦军。

  秦军损失七名都尉,以及这七名都尉所辖三万五千人马也全军覆没。其他各队人马也均有不同程度重创,秦军二十万大军损失近半。

  以李信的性格,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可是目前的士气和兵力,实在是不可能扭转乾坤,李信只好派人到咸阳,向始皇请罪。】

  【首战大败,秦王嬴政决定重新启用老将王翦,并再度调集六十万秦军。

  王翦率领这几乎已经是秦国全部兵力的大军,再次向楚国发起了进攻。

  楚国虽然已经衰落,但大国底蕴犹在,王翦放弃了李信急功近利的轻率行动,在取得郢陈、上蔡、平舆等地后,构筑堡垒,坚壁不出。

  此时的秦国已经灭六国其四,整个北方除了齐国偏居一角皆为秦土,有时间也有资本和楚国耗下去,反观楚国,虽然击败了李信,但在总体实力上依然落后于秦国,形式并不乐观。

  项燕率楚军主力驻守在淮河沿岸,但不见王翦来攻,本就处于守势的楚军只好静观其变,但楚王负刍却责怪项燕怯战,命令项燕主动出击。】

  【在楚王负刍的命令下,项燕只好向秦军攻去,可秦军既不应战,也攻不破营垒,项燕只好领军东去。

  老谋深算的王翦,这时候却趁着项燕撤退之时,倾巢而出,追击楚军至颍河,两军大战。

  秦楚大战,当真如天塌地陷、山崩海啸!

  只是一整夜的功夫便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凄惨至极。】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