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 这官做的通透_剪辑历史,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2章这官做的通透

  【寇准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寇相学问很好,在五代后晋时中过进士,曾在一个贵族府第做秘书一类的小官。

  但寇准在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因此家道中落自幼跟着母亲过着艰辛的生活。

  可是深受书香世家影响的寇母,十分重视寇准的学习。

  少年时的寇准就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许多知识和道理,尤其对《春秋》三传,读得烂熟,理解得很透彻,这为他以后入仕从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识基础。】

  “他也爱读春秋?”关羽看到寇准也爱读春秋,顿时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末了,他还感慨了一句:“爱读春秋的人,都不会差!”

  是啊,不仅都不太差,还都有些自恋呢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年仅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次年又被派往归州巴东任知县。之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等官。】

  【寇准官运亨通,但这并不是因为阿谀逢迎,依附权贵,相反,他刚正廉明不畏权。

  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完全是自己的能力、忠诚与智谋,用宋太宗的话来就是“临事明敏”。】

  【但是端拱二年(989年),寇准曾奏事殿中,极利害。

  由于忠言逆耳,太宗听不进去,生气地离开了龙座,转要回内宫。

  寇准却扯住太宗的衣角,劝他重新落座,听他把话讲完,宋太宗耐着性子重新落座。

  事后,宋太宗十分赞赏寇准,高兴地说:“我得到寇准;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寇准传》原文记载:“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寇准能被钦誉为魏征,可见他在宋太宋的心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心头一动,暗道:“这么说来,朕的魏征一定会上榜咯?”

  赵佶点头,赞同道:“寇老确实有这个能力。”

  赵构则有些恨恨的说道:“朕要是有寇老在身边,说不定历史上就真能跟金国划江而治了。”

  【寇准在太宗朝群臣中,以刚直足智著名。

  淳化初年,北宋朝廷处理了两桩受贿案,情节严重的王淮,赃钱以千万计,仅被撤职杖责,不久又恢复了原职;而情节较轻的祖吉,却被处以死刑。

  寇准知道这是王淮的哥哥参政王沔搞的鬼,于是心中忿忿不平。

  淳化二年(991年)春天发生了一次大旱灾,宋太宗召集近臣询问时政得失。

  群臣多认为这是天数所致,寇准则借用当时十分流行的天人感应学说,指出旱灾是上天对朝廷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