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章 人多官少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向柏亭监派人,也只是加强了官办场务的管理,派了更多监当官,地方没什么变化。

  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朝堂,对柏亭监发生的变化,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治理。几千年来都是农业为天下之本,这种工业发达的地方是个另类,朝廷本地躲避管理,放权给地方。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会发生什么?地方的实力派势力膨胀,最终控制地方,甚至引起动乱。他们未必能推翻官府,更可能被镇压,新生的工业也会受到打击。

  这个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旧的政治制度不适合管理这里,就要改革政治制度。现在发展了不足十年,已经乱象横生,如果不进行梳理,会越来越严重。

  杜中宵道:“朝廷治天下,想的无非是国泰民安。最近几年,柏亭监乱象丛生,案件积压甚多。听人说,地方发生很多争端,根本就不报官府,报了也没有人管。”

  吴君庸道:“此事着实冤枉,衙门里除了我,就只有一个推官和一个录事参军,天天都是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是没有人管?只是人就这么多,吏人名额也受限,实在管不过来。”

  宋朝的官府里,除了官员,其实就是公吏,这都要发俸禄,有规定的名额。柏亭监同下州,官吏的名额不多,怎么管得了这么大的地方?可以临时增加的,都是差役而已。柏亭监是工业发达的地方,绝大多数人都是客户,哪里去找那么差役来?最后的结果,就是这样。

  从制度上讲,州府的等级是按人户来的,人口多了地方的级别就升上去。可柏亭监这里,增加的大多数人是客户,流动性很大,连户口统计都没法完成。从地方到朝廷,都是得过且过。

  一边的李杞道:“朝廷只愿这里多开厂,能够多收税,却不知对地方来说,官吏不够,许多事情管不过来,许多烦恼。柏亭监如此,叶县也是如此。便如白家的案子,当时报来,依着证据查下去,便就是那样。白家的后人来告,又找不到证据,可不就只能结案。”

  杜中宵道:“我在叶县这里住些日子,了解一下地方,然后上奏。如果一定要改,那就早改,不要惹出大事。白家的案子,先拿了人,等到鲍提刑来了再行审理。”

  吴君庸和李杞一起拱手:“如此最好。我们两人人微言轻,纵然上奏,也没有人理会。中丞是朝廷重臣,若是代地方上奏,必然不同。”

  杜中宵道:“但愿如此吧。对了,当年柏亭监建了许多学校,现在怎样了?”

  吴君庸道:“地方上并没有钱,只能由各厂自己建。现在几座工厂,都有自己的学校,学成了的进厂做事。铁监的最大最好,凡是厂里子女,都可以在校里学三年,然后考其他学校。”

  杜中宵皱了皱眉头,没有说什么。以柏亭监的经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