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兵进伊州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友朋道:“自通了火车,下官曾经坐过一次,真是极快!以前奔马也能跑这个速度,却只能较短时间,哪里像火车一样,能够一直跑。而且拉的货物又多,十万大军在伊州,感觉也不是了不起的事。”

  杜中宵道:“十万大军,朝廷有多少十万大军哪。到了伊州,必然是要干事情的。依诏旨,我此次带兵来伊州,要的是高昌。城主以为,应该怎么打才好?”

  陈友朋道:“下官愚昧,曾未见过你们这样的军队,怎么打仗都不知道,又哪里能说得出要怎么攻高昌呢!不过,高昌和交河州号称二十二城,他们未料到节帅来得如此之快,还未点集军兵。节帅要攻伊州,当兵贵神速,越早出兵越好。不然等高昌点集起兵马,有无数烦恼。”

  杜中宵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越早出兵越是好打。不过大军从数千里外来伊州,还要布置上几天,才能出兵作战。这几日,便先在城中安歇。城主妥善做安排,让百姓不必惊慌。”

  陈友朋应诺。这些日子不断有军兵进入伊州,现在西到鬼谷口,北到天山深处,到处都是新来的宋军,伊州百姓早已经习惯。张岊的五万大军,基本是全员到伊州,在附近驻扎,算是主力军团。赵滋留了一万人在河州和居延,加上分散出去的大量侦骑及小股部队,只有三万人。

  这八万人的部队,就是杜中宵进攻伊州的主力,其余只是辅助。西域已经有百年时间未见过这种规模的部队了,高昌那里根本就不信,依然认为伊州只有赵滋的数千人而已。七百里的距离,中间又隔着近百里的鬼谷口风区,高昌对伊州的事情一无所知。

  兵贵神速,杜中宵的打算,就是布置好了之后,立即带大军过鬼谷口,进入高昌。如果高昌要抵抗的话,那就狠狠打一场。不敢抵抗,那就立即分兵占领彰八里和仰吉八里,控制西域北边的商路。

  问过了城中事务,杜中宵道:“今日便就如此吧,我和富副使先去歇息。”

  陈友朋忙道:“下官在后衙备了晚宴,为节帅接风洗尘,万望前来。”

  杜中宵道:“好,劳烦你们了。到了晚上,我和副使必定前来。”

  说完,站起身来,与富弼一起出了官厅,由卫兵带着,到住处歇息。居延到伊州一千五百里,一路坐在车上,是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比起从前的日子,这已经非常好了。

  到了住处,换了便服,杜中宵到了客厅,亲自冲泡茶水。不一刻,富弼过来,在对面坐了。

  给富弼倒了茶,杜中宵道:“伊州本地五千人户,先前赵滋报,已经统计完了。依我的意思,这些民户各自集中,分到下面的州县里去。看各地条件,从中原调营田务的人来,不要少于本地民户,进行营田开垦。本地民户原来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集中之后,三年免税赋,应该不会反对。”

  富弼道:“自晚唐时候起,伊州便就不在中原的治下。其间虽有归义军,势力到这里没有多少的时间。本地民户,还有多少人知道中原朝廷,可是难说。集中居住是个办法,不过还是要以中原来的营田厢军为主才是。一地民心,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日子过得好了,也未必会感激我们。得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慢慢来吧。现在最重要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占领高昌城,让西域的人们知道,当年战无不胜的大唐重新回到这里了!现在想来,高昌迟迟不奉使称臣,其实并不稀奇。在他们看来,朝廷大军要兵临城下,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拖上几年没什么。他们愿意拖,我却不愿意拖!”

  富弼道:“节帅已到伊州,要不要派出使节到高昌去,让他们知道朝廷意思?”

  杜中宵摇头:“不必了。朝廷大军比任何使节都有用处,还是过几天直接兵临城下吧。”

  不教而诛,不应该是中原王朝做的事情。可杜中宵没了耐心,他只想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掉西域这里的事情。高昌两三年没有派使入京,已经表明态度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