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 模范农户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相宜。收了豆后,歇上一个冬天,再种一季粟米,秋后又能种麦。”

  程文礼点头:“知军说的是。地便是这些地,种得好了,多收许多粮食。”

  这就是两年三熟制,是火山军这里的极限,一年两熟是达不到的。再向北,就只能一年一熟了。营田务两年开垦的土地,刚好麦粟轮换,基本保持了品种的平衡。本来太宗时期各地设有农师,可以总结经验,推广农业技术,可惜后来废除了。杜中宵有心恢复,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沿着麦田向东行去,走不多远,地里的粮食便就换成了粟米。这是冬天和春天新开垦的土地,粟米春天下种,秋天又能收一季粮食。

  走出粟米地,就又是大片的荒田,间隔有大片林木。树林是特意留出来,进行人工修理补栽的,作为营田务的界限。外面的土地,分配给移民来的人户,自行开垦。

  夏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旁边的草丛里,不时飞出一只野鸡,扑楞楞地飞一会又消失不见。偶尔还有野兔,在草地上蹦几下,警惕地看着杜中宵一行。

  随在杜中宵身边的十三郎道:“可惜没有弓箭,不然猎只兔儿给官人下酒。”

  杜中宵笑道:“我又不是个平常吃不上肉的人,猎他们作甚?这些野物,非不得已,不必射猎。人吃肉,还是要靠养殖牲畜。以前这里羊肉不值钱,猪肉价贵。自去年以来,营田务养了不少猪,猪肉价也降下来了。有猪肉羊肉,何必来吃这些?”

  十三郎不好意地挠了挠头。大部分野生动物,肉的口味都远不如猪肉羊肉,杜中宵说的也有道理。

  又走了两里多路,前方出现一个小村落,十三郎喜道:“可算是到了!那个村子就是三伙,是去年内附的那个蕃落首领香布,与两户从内地来的人一起建起来。香布手里有本钱,到了这里之后,雇了不少来我们这里的蕃人,现在是个员外了。”

  杜中宵微笑:“他内附一年多,总算过上了自己想过的日子。”

  营田务的规模基本确定之后,火山军便就有意识地引导有实力的农户,自己在界限外建村落,组织人开垦田地。香布带着族人在营田务做了几个月的活,厌倦了以前聚族而居的日子,便带着家人,跟两家与自己谈得来的农户一起,到这里建了处村子。

  远离营田务开田的农户,多是几家一起来到处地方,最开始搭伙过日子,以降低成本。有些村子便就以此为名,三家便就叫三伙,五家就叫五伙。后来的名字被占住了,再另想名字,五花八门。

  香布有本钱,搭伙没有多久,便就自己单干。从官府租了牛马农具,开垦这一带的田地。后来招募了些进入火山军的蕃人,成了个小地主。

  此时的党项还是奴隶制,契丹慢慢向着农奴制发展,与宋朝的雇佣制比落后许多。从北方逃入火山军的民户,一般以蕃人称之,其实很多不是,而是被契丹和党项掳掠的汉人,甚至还有渤海人。与他们在北方做牛做马的日子比,到了火山军做个雇农也强了许多,来的人一直不断。

  杜中宵一行打马上前,前面香布早已带了庄客迎在村口。

  进了村子,只见一片好大的篱笆院落,里面零星建了些茅草屋。

  香布对杜中宵道:“得官人提携,小的建起这处院落,雇了些庄客种地放羊,日子粗安。现在想起以前在山里的日子,仿如梦幻一般。若是无官人,我如何能过上这种日子?”

  杜中宵道:“还是靠你自己上进,才有今日生活。这一年来,山里来投的蕃人着实不少,又有哪一人比得上你?只要安守本分,在火山军自然能过上好日子。”

  香布连连称是。他过上现在的日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及时解散了自己的族众,在火山军各自求生。不然,有了族众的拖累,他也没有现在这么逍遥。

  进了院子里面落座,香布上了茶来,杜中宵道:“这一带你家里养羊最多,我今日来,便就要看一看,这里养羊到底如何。四周草地众多,不养羊着实可惜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