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章 大胜?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等,看契丹人到底会如何。他们集中于幽州半个多月,到现在才南下,看看在搞些什么。”

  正在这时,其余宰执进来,纷纷见礼。

  众人落座后,杜中宵道:“新得战报,刘兼济重占曲阳城,几乎全歼契丹三万骑兵。只有一千余人越河而逃,现向无极县去。贾逵占了飞狐,刘兼济消灭曲阳敌军,河北路形势大好。”

  文彦博听了,道:“刘兼济歼灭契丹人,他自己的损失如何?”

  杜中宵道:“基本没有伤亡。只是炮弹消耗得多,需要尽快补充。”

  “如此岂不是大胜?”文彦博很是惊奇,看了看四周众人。“以三万人对三万人,能够全歼敌军已是难得,自己还没有什么伤亡,甚是难得!炮弹不算什么,火车运去就是。”

  众大臣议论纷纷,都以为曲阳一战是难得的重大胜利,朝廷应该重赏才是。至于逃走的那一千多骑兵,他们并不在意。一千多人,虽然会骚扰州县,却不会有什么威胁。

  杜中宵看着众人,心中只觉五味杂陈。自己看来,刘兼济让契丹逃走一千余人,并不能算是获得了大胜。战争不能只看人数,而要综合考虑。虽然刘兼济与敌军一样是三万人,却枪炮齐全,特别是军中的火炮数量,是契丹人根本不敢想的。而且时间充足,布置到位。在已经围死契丹人的情况下,胜利本来就是定局。放跑一千多人,是极其重大的失误。

  虽然有杜中宵在河曲路数年,连战连胜。又有后边轻松灭掉党项。但宋朝大臣眼中,对于宋军的战斗力,还是不是十分清楚。在他们眼里,能够与契丹兵力相当,还能战而胜之,已经是了不起了。特别是刘兼济是攻城,全歼敌军甚是难得。

  五六年的时间,虽然有不少胜利,但多是轻松获胜,大部分官员都搞不清楚军队的实力。此次契丹倾国之兵南下,实际上吓坏了很多人。宋朝二十五万大军在河北路,在他们眼里,是远远不够的。刘兼济在曲阳与契丹军队对峙,十几天的时间,就有官员担心。虽然杜中宵一再说,是要等贾逵,不尽快歼灭契丹人是战略考虑。许多官员眼中,这只是托辞。

  议论了一会,文彦博道:“此番大胜之后,贾逵又占了飞狐,前线局势好了许多。现在三十万大军守在边境,应该无大事。不知此战之后,枢密院有何考虑?”

  杜中宵道:“现在就是在等契丹人进攻。知道了契丹人怎么做,才能决定下一步行动。此次毕竟是契丹人来攻,我们被动防守,一时之间只能够坐等。”

  参政宋庠道:“契丹数十万大军来攻,保州只有景泰五万人,是不是单薄了些?刘兼济歼灭敌军之后,可以去保州,协助景泰防守。”

  杜中宵道:“一州之地,五万大军已经足够了。再多兵力,也只是躲在城里,并没有多少用处。贾逵占领飞狐之后,真定府和定州都是安全地方,窦舜卿和刘兼济的部队,可以当作机动兵力。只看契丹人如何进攻,再定他们的行动。现在北方的契丹人一直未动,我们也等一等他们。”

  都厅里的几位文臣,对于军事不熟。杜中宵说一州之地,五万兵力足够是什么意思,他们根本想不明白。兵力当然是越多越好,有兵就要安排到前线去才是。

  对于现在的宋军来说,使用枪炮,军中马匹驮畜众多,展开的战线远不是以前能比。一州才有多大地方?五万大军,这一州的防守就没有什么破绽。需要增加的,不是防守兵力,而是机动兵力。机动兵不必放在保州,有火车通达,在真定府和定州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刘兼济在曲阳的胜利,杜中宵考虑的,是要完全歼灭来犯的契丹军队。如何布置,还是要看契丹人的进攻。熬过了前面几战,宋军才可以完全展开军队,与契丹决战。

  杜中宵现在需要的,是足够的机动部队,而不是把军队都堆在前线防守。坚壁清野之后,契丹人很难攻破保州,旁边的雄州也是一样。由守转攻,杜中宵需要一个契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