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两百二十一章 元祐字典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润甫不知道这些,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本厚厚的装订起来的书册,恭敬的呈在手中,奏道:“臣奉官家之诏,效汉许慎旧事,以为字典……”

  “今已初具成效,录常用之字,两千七百一十六字,典故、诗文、出处等计三千余条……”

  “以圣旨之意,用偏旁部署列为索引,以笔画多寡为顺序,更于书页之中,以数字为页号……”

  “已编书目计有七卷,此乃第一卷样书,乞陛下阅览!”

  赵煦欢喜不已。

  冯景走到邓润甫面前,接过他手里的书,然后恭敬的呈递御前。

  赵煦拿起来,放在自己面前欣赏。

  邓润甫是个聪明人,在赵煦吩咐,并亲口确认是要献给两宫慈圣的圣节贺礼后。

  所以这一卷装订起来的书,非常讲究。

  封皮以丝绸织造而成,点缀着黄金的纹路。

  其上,用着金线绣着四个竖排的字:元祐字典!

  翻开书册,里面的纸张选的是上等的宣纸。

  洁白无暇,晶莹透亮。

  其中的字,则是邓润甫亲笔所写的标准馆阁字体。

  一个个字迹端端正正,按照着赵煦的要求和给他的模板,首先列好了偏旁部首的索引页。

  因为是为了赶在太皇太后明日圣节之前,搞的献礼工程。

  所以,只列了常用字和一般的释义和比较出名的典故,以及官方的切韵、注音词。

  即使如此,这也依旧是一部皇皇巨著!

  邓润甫带着学士院上百官吏,花了整整十天,几乎日夜不休,才终于编订好了第一卷。

  当然,这也只是打个基础而已。

  真正要编订好‘元祐字典’,赵煦估计,没有五六年的时间,调动大量人手是不可能做好的。

  这可不仅仅是赵煦的献礼工程。

  也是将来用来安置致仕宰执,优容元老重臣,甚至可以拿来安置那些自己不喜欢但又实在没有借口打发的大臣的大工程!

  当某个大臣,让赵煦不喜欢或者单纯感觉他可能阻碍自己施政的时候。

  赵煦就会将他请来编纂《元祐字典》。

  在现代,把人打发去地方志、科技办,是典型的流放。

  但在大宋,被天子任命主持编辑类似字典、文库之类的工程的大臣。

  这是荣耀!

  多少人打破脑袋,都争取不到的天恩!

  这是所有士大夫,都没办法拒绝的!

  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嘛。

  现在,朕给卿一个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机会,卿还不赶紧说声:谢谢官家?

  所以,赵煦其实已经想好了,向永乐和弘历学习。

  将来搞一个元祐大典!

  一方面,抢救传统经典,保护先人典籍给子孙后代多留一点遗产。

  另一方面,则可以维护朝野的稳定。

  不再需要用贬官的方式来激化矛盾。

  元祐大典,这样的国家级文化工程的主持者或者参与者,足以安抚人。

  同时还能叫他感激涕零。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