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回、放山采参宝典_天灵地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棒槌】人参别名。说法一:长白山为满清皇族龙兴之地,清朝皇帝将长白山封为禁地,不许百姓随便进入长白山区挖参,如被抓住将有砍头或灭族之险。挖参人为了避祸,把进山采挖人参叫“挖棒槌”;说法二:“棒槌”为人参的“小名”。传说人参会跑,放山发现人参时,喊声“棒槌”,人参就跑不掉了;说法三:人参长得有些像妇女洗衣服时用于捶打衣服的头粗把细的木棒,“棒槌”因而得名。

  【三花儿】一年生人参,参叶是由三片小叶构成,即长三片叶儿时,俗称三花。

  【巴掌】二年生人参,人参叶是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同人的手掌状,俗称巴掌。

  【二角子(角音甲)】人参三年生有二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两个分支,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因长出两个分枝像羊角、鹿角而得名,俗称二角子。

  【灯台子】四年生有三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三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因长出的三个分枝像灯台子的三个爪而得名,俗称登台子。

  【四匹叶】五年生有四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四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时俗称四匹叶。

  【五匹叶】六年生有五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五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时称俗五匹叶。

  【六匹叶】六年以上生有六丫五叶,即在主枝上长出六个分枝,每个分枝上长出五片掌状复叶儿时俗称六匹叶。也有七匹叶以上的人参,极其罕见。五匹叶以上即为大“棒槌”。

  【放山】人们把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的过程称为“放山”。过去,长白山区靠放山为生的人极多,在当地人眼中,参与放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茫茫林海,瘴气弥漫,野兽横行,遍布危险。因此,放山是对人的胆量、智慧、体能乃至道德的考验和锻炼。

  原始森林中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为了生存和找到、挖掘、保存人参,客观上需要一些山规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需要科学的技术和能力。经过千百年来历代放山人的实践,总结提炼,交流借鉴,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由专用语言、行为规则、道德操守、挖参技术、各种禁忌、野外生存技能、专用工具器物等构成的放山人自觉遵守的独特的民间风俗,经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身授,世代相传至今。放山习俗分布于长白山区,以抚松县最为集中。

  放山习俗中的崇拜信仰、思想品质、道德规范、环境意识、价值认同和传统技能,极大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理念并升华为一种独特的人参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展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文化创造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理念的遗存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