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6章_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那粮袋不就能剩下。”

  闫玉竖起大拇指,“娘!你这法子太好了!哈哈,省到就是赚!”

  虽说田大老爷给他们分了三个月的口粮,可谁会嫌家里的粮食多呢。

  关州到底不同于他们的家乡,这里可是一直被叫作——苦寒之地。

  冬天冷,关州人都有猫冬的习惯,整个冬天几乎就荒废了,啥也不能干。

  所以他们按照以前的习惯,秋收买粮,未必能等到一个好价钱。

  换了是她,一定会在秋收的时候囤积足够过冬的粮食。

  想来现在买,和晚些时候买,粮价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关州一年只种一季,又有那么多的灾民突然涌入……

  闫玉心里咯噔咯噔。

  坏了,他们之前没有想到。

  也是大老爷一下子给了他们那么多口粮弄的,让所有人都没了缺粮的紧迫感。

  “得让大哥哥找村长爷爷和族老们说说。”闫玉道。

  李雪梅想了想,道:“上回不是还换了一张大渔网,也趁机问问,有没有人会用,我看那河里的鱼不少,挤一挤时间,多网些鱼上来,现吃或者晒成鱼干储存都行,吃食永远都不嫌多。”

  “对!得先保证咱自己不饿肚子,才有力气帮助别人。”闫玉道:“采药是能赚钱,可就怕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到什么时候,都是吃的最重要!”

  这是一个吃货无法被撼动的认知。

  闫向恒近来都和村里人结伴往山中去。

  上午采药,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做一些家里的活,再将功课板板正正的摆上,写上一写。

  以前读过的书,他也在温习重读。

  突然发现,熟悉的文章,似乎蕴含了不一样,或者说更深刻的道理。

  圣人之言,流传至今,无一字一言空论,字字珠玑。

  每隔一段时间诵读,皆有不同的感悟。

  以前类似的感受,都是他年龄渐长,回望有感。

  可近些时日,他屡有所悟,渐渐也能明白爹口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

  闫向恒每日读书的时间都在不自觉的延长,这种文思志趣的快乐,不足外人道也。

  赶在午时下山,他快步往家走。

  今日他们找到一处不错的地方,挖到了许多野姜。

  他知道,容嬷嬷手艺很好,用料也足,他家挖到的野姜一向是不送去炮制的,都是自家留着——吃。

  是以,今日他归来的比平时晚些,腹内早已打鼓。

  还不等进院子,闫向恒就看到了蹲在门口的小二。

  “小二,你干吗呢?”他好奇的问道。

  他家小二很少有停下来的时候,她精力充沛,总是跑来跑去,忙个不停。

  小小的人,操心倒是不少。

  “大哥,我等你呢!有事找你说。”闫玉忙站起来,围着他转悠,探头去看他放下来的筐。

  “哇!你挖了这么多药回来!大哥,你这筐子太沉了吧,下次还是不要装这么多,再将个子压回去,咱家人的个子本来就不高,你看大伯,再看我爹,你现在长得就很好,很有可能会超过他们,所以大哥,你一定要多吃饭,也不能太劳累,咱家能不能出一个大个子,就看你啦!”

  请收藏:https://m.pzshen.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